索 引 号 sm09101-0221-2008-00043 文号将政文〔2008〕2号
发布机构 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08-01-12
标题 将乐县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内容概述

三明市人民政府:
  现将我县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海峡西岸纵深推进的“前锋基地枢纽支撑”建设中准确站位,主动作为,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有效性 有效
索 引 号 sm09101-0221-2008-00043
文号 将政文〔2008〕2号
发布机构 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08-01-12
标题 将乐县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内容概述

三明市人民政府:
  现将我县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海峡西岸纵深推进的“前锋基地枢纽支撑”建设中准确站位,主动作为,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将乐县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发布时间:2008-04-16 16:04
| | | |

三明市人民政府:
现将我县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海峡西岸纵深推进的“前锋基地枢纽支撑”建设中准确站位,主动作为,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初步统计,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76亿元,比增1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1亿元,比增6.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2亿元,比增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3亿元,比增53.7%,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71亿元,比增62.9%;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39亿元,比增22.8%;出口总值1.7亿美元,比增31.4%;外商直接投资1380万美元,比增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6亿元,比增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21元,比增25%;农民人均纯收入5018元,比增12.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3.9%。金牛二线的投产、东门文化(商贸)广场的启用、22万伏输变电站的架设、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使我县经济社会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重三农,促增收”,农村面貌有新变化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稳定了粮食播种面积,确保了粮食安全;全面完成木材生产和造林任务,竹业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完成收购优质烟叶9万担,发展食用菌6100万袋;培育发展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投资4700多万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84个;完成村道硬化88公里,通行政村硬化率达95%以上;建设农村客运站6个、候车亭18处,并为漠源乡开通了公交车;完成行政村通饮用水127个,占总数的94%。
农村面貌得到改观。认真实施“家园清洁行动”,以“三清六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县域次中心万安镇和17个市级示范、整治村建设进展顺利,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农村管理新机制逐步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暨信息共享工程”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试点;建立了一批“宣传文化中心户”;开展了“责任区域化、业主连户化、管护职业化”护林联防新模式的试点,促进了林区和社会稳定。
二、坚持“攻园区,强工业”,综合实力有新提升
规模不断扩大。建材矿产、林产、电力、电子、机械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23.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比增43%;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
效益不断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44亿元,比增32%。
品牌建设取得突破。福建金牛水泥有限公司普通硅酸盐水泥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实现我县国家级品牌零的突破;乐洪活性炭有限公司“乐洪”商标被省政府授予省著名商标;福建腾荣达制浆有限公司绒毛浆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
后劲不断增强。强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金园大桥建设进展顺利,园区土地开发加紧推进,已完成供地2000亩,并策划了金属加工、精细化工两个新的产业。林业总公司改造上市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福建金森林业有限公司,企业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
三、坚持“扩城区,强功能”,城市建设有新步伐
规划不断完善。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围绕建设“工业为主、旅游为辅的生态山水城市”,规划设计了“北工业、中商贸、南物流”紧凑集约、适度分工、功能清晰的城市建设布局形态。
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城市拆迁2.2万平方米,建设商品房10万平方米;投资1亿元的东门文化(商贸)广场正式建成启用,为城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管理力度加大。城区垃圾处理场建设进展顺利,春节前垃圾场库区填埋可投入使用;城管力量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水平有新的提升。
旅游经济较快发展。玉华洞景区建设不断完善,游客增多,接待游客18万人,比增20%,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坚持“抓项目,增后劲”,重点项目有新亮点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全县91项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2.4亿元,其中10项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62亿元。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事关全县发展大局“十件要事(项目)”强力推进,并取得较好成效。
前期工作扎实有效。全县安排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前期项目18项,总投资 23.17亿元(不含向莆铁路投资)。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共组织参加8场专场招商和1场技术成果对接活动,完成签约项目53项,总投资26.75亿元;技术成果对接65项,总投资8.44亿元;新批办外资企业1家,合同外资1300万美元。
五、坚持“强财政,活金融”,财税收入有新增长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财政总收入2.85亿元,比增33.7%,其中税性收入占总收入的91.4%。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均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幅。
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柏傲担保公司2007年共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5亿元,国有融发担保公司共为我县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担保贷款180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重点项目融资难问题。年末全县本外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20.6亿元和18亿元,分别比增6.3%和10.2%。
六、坚持“抓统筹,促和谐”,社会建设有新进展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总投资近亿元、10大类30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序推进,多数项目已经完成,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促进城乡就业,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36%,城镇新增就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等指标均处于全市前列;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矿山职工工伤保险全面启动,全年发放养老金4707万元、失业金101万元、城乡低保金413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区廉租房保障工作开始启动,补贴资金发放到位。残疾人“安居工程”等全面落实,贫困残疾人生存条件得到改善。
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效,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项,其中两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华轴瓦公司真空溅镀汽车轴瓦项目被列入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项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投入23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投入425万元改造危房,教育设施进一步改善,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水南文技校荣获“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被省政府评为“省级文化先进县”,擂茶被列入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第四届市运会上创历届最好成绩。广泛开展革命文物征集活动,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有序进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县医院急救医技综合楼建设和3所乡(镇)卫生院提升改造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认真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广播电视事业稳步推进,转星调整工作全面完成,“村村通”工作顺利实施。深入开展“双拥”和军警民共建活动,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基本国策得到落实。坚持不懈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市率先实施“五项奖励制度”,着力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等问题,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2007年度人口出生率10.63‰,控制在年计划以内。国土资源实现合理利用,重点建设用地得到有效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降耗的要求,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项目,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6万吨,提前超额完成市里下达任务。全县单位gdp能耗、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大幅度下降,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社会保持安定稳定。扎实推进“平安将乐”建设,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有新的提高。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平安畅通县”工作取得较大成绩。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安定稳定。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社会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防止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民主法制有序推进。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2007年办理人民代表建议、议案74件、政协提案101件,办结率均达100%。认真落实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政府效能建设得到加强,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政府工作效率有新的提高。进一步完善政务、村务、校务、厂务、院务等各项事务公开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依法保障。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一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我县经济总量不大,发展的压力还很大。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难点、热点问题,需要下力气去解决。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还不高,农民增收项目不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干部创业意识不强,创业氛围不浓,思想观念还需进一步解放。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公务员队伍素质和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8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四谋发展”实践主题,把握“四个重在”实践要领,落实“四个关键”工作要求,围绕构建“三个平台”、“两个先行区”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三明市“前锋基地枢纽支撑”建设中准确站位,主动作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经济、工业经济、城市经济、项目经济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项目带动、品牌带动、环境带动,优化一产,壮大二产,繁荣三产,着力民生、着力民心,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不断繁荣农村经济。一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惠农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技术装备上,加大农业“五新”技术推广力度,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在产业体系上,强势推进“2+10”产业项目,着力抓好4 万亩优质烟基地和46万亩毛竹基地建设,培育10个有代表性的“一村一品”专业村。在经营模式上,重点抓好“双十、一百”新经济组织,即:培育壮大10家龙头企业,大力扶持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培育100名农村经纪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服务体系上,继续深化“村会协作”,加强农村“六大员”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暨信息共享工程。二是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村防范自然灾害水平。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三是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把环境整治作为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基本、最实际的一项工作抓紧抓实,加大投入,抓好集镇和重点村的新一轮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做好集镇、示范村、整治村及重点村的环境整治工作。
二、以“工业强县”为重点战略,突出突破工业经济。一是构筑园区平台。进一步加快经济开发区启动区建设,完善水、电、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做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着手经济开发区二期建设的规划工作,争取早动工,早投入使用。继续加快高唐、万安等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二是突破发展瓶颈。在资金上,加强银企协作,认真研究抵押、担保、授信等政策措施,为企业贷款提供更宽的渠道。通过发展直接融资、扩大间接融资等办法,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在用地上,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建设项目用地批后监管。在用工上,改善用工环境,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加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在人才上,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和培育管理型、技术型的各类人才。三是培育强势企业。培育领军企业,进一步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将金牛公司、腾荣达公司等打造成为周边地区同行业的领军企业。培育上市企业,进一步做好福建金森林业有限公司上市各项前期工作,力争早日上市。培育品牌企业,强化品牌带动意识,培育、扶持、保护和发展一批优势品牌产品、名牌企业。培育创新企业,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四是强化运行调度。加强对企业经济运行的调度,促进新上项目达产、规模企业扩大再生产、支柱产业集聚形成。突出抓好节能减排,推进节能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确保能耗逐步下降。
三、以城市建设为重要引擎,积极发展城市经济。一是做强城市。进一步抓好城市规划,优化县域功能分区,抓紧编制城区控制性详规及各项专业规划。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按照“开发南北,提升中心”稳步推进,重点抓好城区管网改造、道路改造、景观建设、休闲建设等,进一步提升品位。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加大环卫、夜景、绿化的管理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二是做旺旅游。进一步完善玉华洞配套设施建设,整合本县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杨时文化、擂茶文化等资源,逐步开辟其他旅游景点。推进酒店建设,不断增强旅游接待能力,提高旅游综合效益。三是搞活三产。巩固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健全流通服务网络。扶持运输企业做大做强,增强竞争力。强化税源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持续增长。严格预算管理,确保财政资金运行规范安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四、以项目带动为重要抓手,强势推进项目经济。一是提高建设水平。全力做好向莆铁路、金牛三线、半固态金属加工、金牛余热发电、黑石精洗煤等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力的后劲支撑。二是提高生成水平。充分利用向莆铁路建设和沙县机场即将建成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变化,主动对接,大胆运作,提升项目前期工作水平,争取在好项目、大项目上有新的进展、大的突破。三是提高组织化水平。建立招商引资长效机制,组织若干个招商小分队,定任务,定人员,定奖惩,定经费,强化责任。改变招商方式,以商引商、园区招商、借力招商。
五、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改善民生条件。一是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完善“农村中小学生食宿改善工程”,改善学生食宿条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等政策,规范教育收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公平和谐的教育环境。二是推进文化建设。努力挖掘杨时文化、苏区文化、英雄文化、乡土文化,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继续加强文化市场的整顿和执法,创造良好文化发展环境。加快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三是发展卫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制,构建城乡公共卫生安全网。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高唐、白莲两所卫生院提升改造和白莲卫生院急诊科建设,完成30所村级卫生所规范化改造工作。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四是提高保障能力。认真抓好市级创业培训试点县工作,努力扩大就业。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覆盖面,增强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一步落实城区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为城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切实推进残疾人扶贫、就业、康复等工作。进一步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救灾救助工作,切实提高贫困群体生活水平。完善法律援助体系,依法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五是落实基本国策。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突出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强化环境整治和环保执法,严格控制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继续做好我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和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确保土地资源实现合理利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六是完善社会管理。坚持安全生产,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畅通公众诉求渠道。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切实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二〇〇八年一月十二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