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09116-0120-2021-00055
  • 备注/文号: 将农〔2021〕48号
  • 发布机构: 将乐县农业农村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1-05-24
将乐县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
将农〔2021〕48号
来源:将乐县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1-05-24 16:31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电商在农产品销售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农市发〔2019〕5号)、《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等7部门关于印发〈“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农规〔2020〕2号)和《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通知》(闽农市函〔2021〕172号),三明市农业农村局等6部门关于印发〈三明市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明农〔2021〕30号)的部署要求,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优势,大力推动我县农产品产销衔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服务“三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市场为导向,以“互联网+”为重要手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总体目标。以乡镇为单位全面开展工程建设,到2022年底,培育1-3个具备一定产业化、规模化基础的重点优质特色农产品,形成1条产销一体化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0%以上,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为便捷、顺畅、高效。

二、重点任务

()推进农产品生产体系建设

1.强化生产与市场衔接。对接福建“农业云131”信息工程,跟踪农产品市场动态变化,建立市场信息反馈机制,提高市场信息传导效应,以数据信息指导生产和服务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建立优势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联盟,将市场需求及时传导到生产端。针对农产品市场供求形势和消费需求特点,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制定销售计划,精准安排生产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到2022年,基本与全省主要特色农产品大数据完成对接。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等,各乡镇人民政府(以下均需属地政府落实,不再逐一列出)

2.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围绕我县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禽、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产品,引导各地制定优质特色农产品田间管理、采后处理、分等分级包装储运、产品追溯、信息采集等各环节标准,大力推进果蔬标准化基地、规模化种植养殖场(站)等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切实提升优质特色农产品持续供给能力。从2021年到2022年,每年创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每年新建标准设施农业大棚100亩以上,至2022年果蔬设施大棚累计达到0.03万亩。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等

3.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加快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广泛应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机作业服务等方面,探索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及推进路径,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示范带动,推进现代农业智慧园、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等数字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从2021年到2022年,每年建设现代农业智慧园、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2个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等

4.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深化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实行检打联动,严格管控网络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查处网络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违法违规行为,努力打造全程监管、社会共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将主要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省级追溯管理系统监管。从2021年到2022年,每年新增赋码出证0.4万批次以上,累计新增0.8万批次。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县市场监管局等

5.加快农业品牌创建。加大将乐脐橙、将乐杂交水稻制种、将乐金玉子大米、将乐食用菌、将乐红糖等农业品牌提升力度,以品牌化引领种植业、养殖业等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品牌宣传推介,积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类涉农展会,大力提升将乐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强品牌监督管理,强化证后监管,提升将乐农产品品牌公信力。从2021年到2022年,每年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5个。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林业局、文旅局、供销社等

()加强农产品产地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深入推进“数字将乐”建设,大力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进高唐镇常口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宽带、光纤、移动网络、卫星网络等基础设施覆 盖面,满足农业用网需求。统筹推进信息通信、广播电视网络与道路、电力、冷链物流等公共基础设施协同融合。

责任单位:县网信办、发改局、工信(科技)局、商务局、文旅局、供电公司等

2.支持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在全县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强产地预冷、清洗分拣、初深加工、包装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全程温控、标准规范、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设施体系。支持在县城建设流通型冷库、冷藏库,配建理货、分拣等冷链配送设施,支持冷链物流园区、大型冷库、原产地预冷设施、信息平台等建设,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发改局、商务局、工信(科技)局、林业局等

()推进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1.完善县域物流网络。发挥已有的邮政、快递物流、供销合作社、交通运输、益农信息社、电商服务站等农村服务站点作用,深度整合物流资源,发展共同配送,引导多站合一、服务同网,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连通率和覆盖率,完善县 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从2021年到2022年,每年建设完善10个以上邮政、快递、供销、益农信息社等各类农村服务站点,累计达到100个。

责任单位:县邮政管理局、供销社、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工信(科技)局、林业局等

2.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与改造升级,促进城乡市场发展。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集贸市场、生鲜超市、农改超、菜市场、社区菜店等建设改造,补齐基础设  施短板,完善本地化、连锁化、信息化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等

()推进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建设

1.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创建。加大力度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指导推动示范乡镇以农产品上行为重点,加快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与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与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有机衔接,相互促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畅通的现代农村市场体系。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

2.构建网络销售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牵头联合全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带动小农户,统筹推进生产、加工、品牌、标准、品质控制、金融、物流、培训等服务加强供应链管理和品质把控。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大力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推动传统批发零售渠道网络化,引导各类平台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网络展销。支持在县城设立优质特色农产品直销中心或运营中心,推动农产品进城直销,促进全县各地特色农产品上线销售。从2021年到2022年,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0%以上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工信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等

3.创新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短视频+网红”等新模式,探索生鲜农产品网上直销、“时令预订”、“网订店取”等业务。支持中央厨房建设,构建“互联网+食材供应+中央厨房+冷链配送”新型运作模式,鼓励发展团餐配送、食材配送等服务。推进电子商务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乡村旅游、乡村文化等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开展农产品众筹、订单农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云农场等模式。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林业局、供销社等

4.推进农村“双新双创”。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等开展创业创新,领办创办农产品电商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等,培育一批创业创新典型,支持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农村互联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建设,发挥县电商产业园集聚、孵化作用。从2021年到2022年,每年创建“双新双创”园区(基地)1个,累计创建5个以上。

责任单位:县工信(科技)局、发改局、商务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等

()大力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

1.培育市场运营主体。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农商对接、农超对接的骨干企业,广泛参与农产品出村进城服务。支持大型批发市场、商超连锁店、品牌连锁店、城乡农贸市场等,积极参与工程实施运营。鼓励电商企业、互联网企业拓展涉农电子商务业务,推动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发展。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发改局、工信局(商务局)、林业局等

2.加强网络应用技能培训。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益农信息社信息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等,加大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公益培训力度。鼓励电商行业协会、专业培训机构和大中专院校举办电商技能培训,加快培养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操作人员和职业经理人。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管理生产、网络销售等能力。从2021年到2022年,每年培训农村网络应用技术人员0.2万人次、农村电商带头人50人次,累计培训农村网络应用技术人员0.4万人次、农村电商带头人100人次以上,覆盖全县主要行政村。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教育局、工信(科技)局、商务局、林业局等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制定工程推进工作方案,遴选运营主体,明确重点任务、建设项目、政策措施、责任单位、时间要求等,扎实推进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做好信息沟通、进度报送,适时组织开展进度跟踪评估,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发改局、工信局(商务局)等  

2.加大政策支持。各相关责任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制订年度实施计划,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工程基础设施、生产基地、人才培育、电商、物流行业等资金扶持力度。鼓励电信企业推出个性化、针对性资费优惠措施,支持电商发展。全面落实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税负。加强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建设,提升物流配送保障水平。完善基层创业就业人员支撑服务,加强农村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教育局、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商务局)、林业局,税务局、人行将乐中心支行等

3.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乡镇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观摩会、现场推进会等方式,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运用网络、电视、报纸、新媒体、融媒体等,大力宣传“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激发农村创业创新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努力营造支持农产品出 村进城的良好氛围。

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发改局、文旅局等

4.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依法打击侵权假冒、虚假交易、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加强网络交易信息化监管,建立“风险监测、网上发现、源头追溯、属地处”机制。

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工信局(商务局)、发改局、公安局、网信办、人行将乐支行

 

 

 

 

将乐县农业农村局       将乐县发展改革局

    将乐县财政局    将乐县商务局(商务局)

    将乐县林业局

 

                              2021年5月24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