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09108-0120-2023-00035
  • 备注/文号: 将司〔2023〕17号
  • 发布机构: 将乐县司法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3-10-20
将乐县司法局关于印发《闽学鼻祖杨时法治文化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
将司〔2023〕17号
来源:将乐司法局 时间:2023-10-20 10:01

各基层所,局机关各股(室、中心,处):

  现将《闽学鼻祖杨时法治文化研究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将乐县司法局

  2023年10月16日

  闽学鼻祖杨时法治文化研究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传承将乐传统法律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推进法治将乐建设,根据《将乐县关于杨时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报告深刻论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关系,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之间有着不能分割的联系,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杨时法治文化研究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三明、将乐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将乐贡献。

  二、目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理学家杨时在担任地方司法职务、地方首长的过程中,树立了公正司法、依法施政、法治惠民的良好形象,通过发掘杨时任官施政的史实,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中蕴含领先时代的法制理念,有利于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所具有的内在关系;通过塑造杨时“法治能臣”的形象,把杨时法治文化打造成为将乐文化名片的新篇章,有利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和“四个自信”,加强法治将乐建设,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学术借鉴。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

  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研究法,围绕杨时的人生轨迹、生平典故、处事原则等从从政、倡道、教育、为人四个方面探索杨时法治文化。通过查阅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宋代历史和法律文献,摘录编辑与研究内容有关资料等信息,实地调查与研究内容有关的纪念馆、博物馆、祠堂,访问杨时后人与对研究内容有见解的专家或学者等方式获取资料,通过总结提炼形成符合指导思想要求的杨时法治文化成果。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杨时的生平事迹和理论主张。

  2.杨时任司法职务和地方职务的史料,挖掘依法施政实例,借鉴法治措施和法治思维。

  3.杨时文字载体,挖掘形成的公文、文章、诗词、典籍、家书、家规等。

  4.杨时民间故事和传说,挖掘其游学、讲学、工作地留下的有关资料。

  5.杨时施政时,特别是南北宋过渡期间(公元1053年到1135年前后)的法律思想、法律制度、法律规定、法律典籍。

  6.儒家、理学相关的礼法思想。

  四、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由县司法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办公室、县委依法治县办秘书股、各基层司法所等有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

  (二)深入调查研究

  依托县杨时法治文化研究会,充分调动民间和社会力量,吸引民间创作人、社会团体、杨时后人,加入研究工作或者提供研究线索。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密切与将乐县杨时研究会交流合作,开展调研座谈,共同走访杨氏宗祠、杨时后人,适时开展对外走访调研活动。

  (三)形成调研成果

  前期调研结束后,要及时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及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形成综合性的杨时法治文化研究工作报告。要深入交流研究调研情况,形成促进我县法治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

  (1)编制一本研究文集。根据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开展学术研讨,撰写研究文章,汇编成册。

  (2)创作一批文艺作品。以杨时法治文化为主题,通过创排广播剧、舞台剧,制作宣传片、故事片、动漫等形式,展示杨时法治文化研究成果。

  (3)组织一次集中宣传活动。以“12.4”宪法宣传日、“法律七进”、主题教育理论宣讲等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座谈交流、故事朗诵活动、流动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杨时法治文化故事,传承弘扬杨时法治文化精神。

  (4)开展一次展示交流活动。在研究、收集、创作等有关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设立一个杨时法治文化展示场馆,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全面多层次展示杨时法治文化研究中取得的有关文集、史料、论文、视频等成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股室、各基层司法所要立足职责、分工合作,切实把杨时法治文化传承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联合联动相关部门,尽职尽责,积极参与,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营造浓厚氛围。坚持把开展杨时法治文化研究与职能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宣传报道杨时法治文化研究工作最新进展、阶段性成果、运用情况等,营造运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增强全民参与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文化法治环境,切实提高活动质量和成效。

  (三)争取保障支撑。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县直相关单位的政策、资金、工作合力等支持,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杨时法治文化公益性宣传,打造可持续的杨时传统优秀法治文化项目。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