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格式》(国办公开办函〔2021〕30号),现公布将乐县人民政府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报告由将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汇总将乐县人民政府、13个乡镇、22个县直部门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编制而成。报告全文由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信息处理费收取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等部分组成。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并在将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jiangle.gov.cn)公布。如对本年度报告有疑问,请与将乐县政府办电子政务科联系(地址:将乐县府前路18号;邮编:353300;电话:0598—2269921;传真:0598—2266001)。
一、总体情况
2022年,将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政务公开的决策部署,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不断丰富公开内容,拓宽公开形式和渠道,提高公开质量和实效,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助力全县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政府建设。
(一)主动公开情况
全县各级各部门通过将乐县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各类信息共8608条,其中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730条。从政府信息公开主体上看:本级政府主动公开255条,占比14.74%;各乡镇级政府主动公开341条;占比19.71%;各县直部门主动公开1134条,占比65.55%。从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上看:机构职能类信息162条,政策、规范性文件类信息29条,规划计划类信息136条,行政许可类信息19条,重大建设项目信息92条,为民办实事类信息185条,民政扶贫救灾社会保障就业类信息132条,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环保能源类信息81条,科教文体卫生类信息262条,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类信息52条,其他类信息580条。
(二)依申请公开情况
坚持以“答复及时,内容完整,格式规范”为标准,畅通依申请公开受理渠道,规范依申请公开流程。全年,我县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6件,其中“予以公开”23件、 “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1件、“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1件、“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1件,全部均依法依规办结。全年共受理行政复议0件,被提起行政诉讼0件。
(三)政务新媒体工作情况
2022年,在县级政务新媒体发布各类政务信息274余条,按规定备案政务新媒体账号信息2个,各单位删除政务新媒体信息中的错敏词20余个。组织转发和发布信息超过100余条。
(四)政府信息管理情况
继续对网站有关栏目历史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引用,清理冗余信息,检索并删除错误和敏感信息、修改完善历史信息3000余条,规范100余条规范性文件信息格式并添加原文附件,对往年过期和废止的169条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标注,完善县政府常务会信息公开机制,在统一模板基础上创新政策解读形式。
(五)政府信息平台建设情况
为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我县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专栏、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等载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同时充分发挥门户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设置,对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公共资源配置领域等进行细分,增加“主题服务”、“智能推荐”功能,方便群众办事查询。开设网上互动交流平台,畅通交流渠道。在完善网站平台建设的同时确保信息内容丰富,网上办事服务完善,信息更新及时准确,努力满足人民群众获取和利用公共信息资源的需求。
(六)监督保障工作情况
不断加强政务公开体系建设,建立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季度检查通报机制,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着力解决存在问题和短板弱项,持续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细走实。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协调县绩效办进一步提高绩效考核分值权重,对考核指标、分值进行优化完善。各部门乡镇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班子成员工作分工,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强大工作合力。2022年我县未发生因不履行政务公开义务而产生的责任追究情况。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制发件数 |
本年废止件数 |
现行有效件数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44 |
1 |
269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许可 |
6350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处罚 |
303 |
||
行政强制 |
50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收费金额(单位:万元)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290.184933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 企业 |
科研 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23 |
1 |
0 |
0 |
0 |
2 |
26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20 |
1 |
0 |
0 |
0 |
2 |
23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1 |
0 |
0 |
0 |
0 |
0 |
1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1 |
0 |
0 |
0 |
0 |
0 |
1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1 |
0 |
0 |
0 |
0 |
0 |
1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处理 |
1.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申请人逾期未按收费通知要求缴纳费用、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其他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七)总计 |
23 |
1 |
0 |
0 |
0 |
2 |
26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信息处理费收取情况
通知收取件数 |
通知收取金额(元) |
实际收取金额(元) |
|
信息处理费收取情况 |
0 |
0 |
0 |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一)主动公开意识不强。各单位还不能完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政府信息公开不够全面,长期不更新。组织开展了政务公开工作业务培训,再次强调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等具体要求,并要求各单位确定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确保信息及时更新;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内容对政府网站进行改版,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增强网站互动和服务性。
(二)政策解读形式单一。发布的政策文件均配发了解读文件,大部分为文字解读,解读形式不丰富,缺少图片、视频等便于公众阅读理解的方式。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整改,为6篇政策文件增加发布了图文、H5等形式的解读文件。
(三)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工作遵从惯性流程,只是就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解决,没有系统工作规范。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对依申请公开工作、政策解读工作、公文属性动态调整等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要求,提高工作规范性和制度性,提升整体工作质量。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