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乡板凳龙
时间:2017-04-28 20:24
 

  将乐县安仁乡的泽坊村每年正月十七有游板凳龙的习俗。原先不叫“板凳龙”,而称“桥灯”,游的是蛇而不是龙。那时的泽坊人以户为单位,各家自备一块二米长十公分宽的杉木板作为烛桥架,状如长条板凳面。每条烛桥上安2至3个斗,斗为木框,白纸糊面,斗内插蜡烛。木板两端各挖一个小圆洞,可用木棍穿洞连接。数百条烛桥连接起来在田埂上行走就像长蛇一样游动,甚为壮观。

  旧时的泽坊每年正月十六就开始热闹了。头一天,家家户户就把烛桥抬出来洗净,买来白纸将8个斗面糊得平平展展的;晒干后,在斗面写上: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平安等吉利词语。有的人家为了好看,还画上美丽的花边。到傍晚天才有点暗,各家就派出男的青壮年扛着烛桥到桥头集中,由负责连烛桥的人把蜡烛分给大家。天完全暗时,烛桥接好,各人把蜡烛点亮,扛上肩,随后是长龙似的烛桥,从村头出发,浩浩荡荡沿着全村一路游动翻腾绕一圈,家家户户的老人早已设好案桌、摆好供品、备好香烛等候在家门前,烛桥一到,立刻点起香烛,放鞭炮迎接。烛桥将全村转完以后,便抬进一块平整好的大丘的干田里。大家把烛桥放在地上稍事休息后,便重又精神抖擞地将烛桥扛起,在花灯指挥下从外向内排成金灯盘龙阵;一会儿从里向外,形成蛟龙出海阵,一会儿从外到内形成巨龙腾飞式,起舞花样甚多。精彩的表演、热闹的场面,吸引了周边村庄的万千百姓,大田边上人山人海,喝彩的、助威的、笑的、乐的,形成一幅热烈火爆、别具一格的农村节日风情画。
  田里的表演结束后,烛桥还要舞到庙前,把烛桥头扛进庙内菩萨前,烧香点烛,虔诚地点三次头,然后把两块半圆竹往上一抛,掉在地上后如果一正一反,就说明蛇可以斩了,只见领头人手一挥,所有的人连忙把拴烛桥的木棍一抽,扛了各自的烛桥就往家里跑,据说谁先跑到家,谁就最先把福气先带到家,这一年的运气就最好。因此,人人争先恐后,拼命奔跑。立时千灯、万灯,天雨散花般四散开来。此情此景,让人万千感慨、耐人寻味。
  为图吉利,改革开放后人们改称“桥灯”为“板凳龙”,还为桥灯安了惟妙惟肖的龙头龙尾。安仁的板凳龙越来越引人注目,成为安仁每年元宵节文艺踩街必不可少的节目,远近闻名。
 
 
 
 
来源:将乐县人民政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