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典范|坚持平原游击战的抗日英雄:孔庆同
时间:2025-01-09 16:36
 孔庆同,1912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沙窝(今属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父亲早年因病去世,家境十分贫寒。母亲克服生活的艰难将孔庆同送进一家私塾读书,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深得先生喜爱。但时间不长,因家贫无力承担学费而被迫辍学。孔庆同一边下地干活,一边坚持读书写字。

孔庆同

1927年春,土地革命的红色风暴席卷豫南。光山县建立了地下党组织,成立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组织贫苦农民拿起大刀长矛,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年仅15岁的孔庆同参加了农民赤卫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共产党领导的这支农民武装参加了中共鄂豫边区的商城起义,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孔庆同成为红二十五军一名出色的司号员。在战争的硝烟中,孔庆同从一名赤卫队队员到红军战士、排长、连长、营长,逐步成长为我军一名优秀的指挥员。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遵照中央指示,退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抵达陕北。此时孔庆同已经成为一名英勇善战的红军营长,指挥部队冲杀在枪林弹雨之中。到达陕北后,孔庆同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他如饥似渴地投入学习,文化知识、理论水平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展开。1937年9月,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孔庆同到天津从事地下活动,11月又奉命赴冀东做军事工作。他常常化装成小贩奔波于各个联络点,争取上层人物和民团武装,扩大抗日自卫会组织,组织开展敌后游击战,培训军事干部,着手做抗日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1937年12月,孔庆同连续调集党员和农民自卫会骨干300多人,在茅山诸乐寺举行誓师大会,最先组成了冀东第一支队抗日武装队伍。随后,中共冀热边特委负责人来到诸乐寺,宣布这支队伍为冀东抗日联军第一支队,孔庆同任支队长。1938年春,他以卖篦子为掩护,在腰带山周围村庄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向群众宣传救国救民的道理,仅丰润县庞庄就组织70多人参加冀东暴动。这年7月,冀东暴动全面展开,第一支队扩编为冀东抗日联军第四总队,孔庆同任总队长,下辖3个大队,共有1000余人。抗联第四总队成立后,立即投入与日伪军的英勇作战中。冀东武装暴动的当日,第四总队即在孔庆同等率领下一举占领冀东铁厂。接着,部队又乘胜出击,一次次打垮日伪军,迅速扩大了抗日影响,推动了群众入伍抗战的高潮。短短几天时间,第四总队就发展到4000多人,并改编为抗日联军第一梯队,孔庆同任队长。1939年6月,在中共冀热边特委领导下,组建了抗联第二十三总队,孔庆同任总队长。后又改编为3个团,孔庆同任第三十团副团长。同年秋,孔庆同随部队和地方干部离开冀东奉命去平西整训。

1939年秋后,孔庆同到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次年春毕业,到冀中第八军区任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之职,在保定一带坚持平原游击战。他率领部队和当地民兵,同敌人展开了驰名中外的地道战、地雷战,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1942年9月底,中共冀中第八军分区党委在白洋淀开会,传达贯彻彭德怀关于“以武装斗争为主,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为迅速将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基层组织,10月20日,孔庆同带领一个手枪班赶到河间县左庄,与中共河间县县大队政委杨捷交谈直至深夜,并对河间县的抗日斗争的开展作出指示。由于汉奸通风报信,第二天拂晓,四周忽然枪声大作,人喊马叫,部队驻地被数倍于己的日伪军包围,形势危急。孔庆同沉着镇定,当机立断:“杀出一条血路,冲破敌人包围!”在他的组织指挥下,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向外突围,战斗进行得异常艰苦激烈,许多战士中弹倒下。为了吸引敌人,掩护战友们突围,孔庆同吹响了随身携带的军号,并抓起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阵地前留下了日寇几十具尸体。恼羞成怒的敌人把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到孔庆同所在位置,一排排子弹如雨点般呼啸而来,孔庆同身中数弹。敌人从四面包抄过来,孔庆同的子弹全部打光。看到战友已突围远去,他从腰间拔出两颗手榴弹,摘下跟随他多年的军号,静静地等待敌人。当敌人畏缩靠近时,孔庆同突然翻身跃起,甩出一颗手榴弹,随后嘹亮不息的军号声回荡在平原大地上。当敌人再次扑向孔庆同的时候,他拉响了第二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时年30岁。战斗过后,白洋淀军民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发现在孔庆同身旁的血泊里有一堆纸屑,那是他忍着剧痛,把身上携带的文件全部烧毁了。

来源:《典范:河南百名英模人物》
(来源:学习强国)
来源:将乐县宣传部
附件下载
图片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