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公安:以青警带新警 “青蓝工程”激活公安队伍新动能
时间:2025-09-03 11:29

  近年来,将乐县公安局对新录用民警开展“青蓝工程”警师帮带活动。通过“以青带新,师徒结对”模式,发挥青年民警业务骨干的引领作用和丰富经验,助力新警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提升业务能力,实现“以青警带新警,从新手到能手”,构建新警培育、管理、实践的全周期成长机制,为将乐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精准定位,多岗锻炼奠基础 新警初入警营,对公安工作认知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经验和岗位适应性。因此,精准定位新警特点和工作需求,安排多岗位轮岗锻炼,是新警成长的重要起点。  

  新警郭晨凯的成长轨迹,在岗位轮换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刚入警时,作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郭伟民之子的他,满怀兴奋与期待来到了指挥中心夏季行动专班学习。这段经历让他得以近距离观察,深入了解公安机关的运作机制与各部门的职责担当。夏季行动结束后,他来到城关所继续学习。这里的工作节奏更快,场景也更复杂:前一秒可能还在整理案件材料,下一秒就得立刻带上装备奔赴现场,处置突发警情。这种“一手抓一线处警,一手抓案件办理”的模式,不仅让他对基层警务工作有了具象的认知,更提升了他现场应变、群众沟通、应急处置等综合能力。轮岗到反诈中队后,他感受到了反诈工作任重道远,先前多岗位锻炼的经历,像给了他一副“广角镜”,让他能跳出单一视角,从全局脉络里把握工作细节。

  

  不同岗位的历练像一块块拼图,基层实战需要新警尽快适应“一专多能”的岗位需要。多岗锻炼不仅能让新警全面了解公安工作的整体架构,适应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和能力需求,还能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他们在从警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双师结对,思想业务双提升

  “双师结对”是在传统“一带一”师徒模式基础上的创新。县局组建警师库,实行“思政导师+业务导师”“既管思想,又教本事”的培养目标。

  

  2025年4月28日,将乐县公安局举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为2024年度新录用民警聘用警师,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仪式现场,师傅代表孙广文提到:“师徒结对的意义在于师徒合作之中的携手前进,同生共长。我们会时刻关心徒弟的学习和成长,毫无保留地交流工作和生活经验,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法律素养和实战能力。”

   

  做好“师徒结对”就是要紧扣“传帮带”核心:传理念、传精髓,帮解难题、帮补短板,带作风、带担当。导师要做好“三重角色”:政治上,以忠诚为帆,把稳从警航向;业务上,以专业为桨,闯过实战险滩;生活中,以关心为锚,成为新警信赖的贴心人。

   

  三、实战锤炼,技能提升见真章

  公安工作的实践性极强,只有在实战中锤炼,才能真正提升新警的业务技能。从初入岗位的“边看边学”到逐渐上手尝试“独立操作”,新警们在一次次实战中完成蜕变:从对法律法规、办案流程的模糊认知,到能独立接处警、制作笔录,逐渐掌握审讯技巧、收集证据要点。

  新警林青松至今仍记得首次独立处置纠纷的经历:一对夫妇因家庭琐事产生争执,他套用教科书中的“情、理、法”策略,却因未能洞察生活细节而陷入僵局。一旁观察的师傅李健提醒到:“先递上一瓶水,倾听他们倾诉苦衷,随后再对症下药”。这句点拨让他领悟到:基层警务工作不是冰冷的执法流程,更是要有温度的“走心”沟通。唯有让理论与实践反复磨合、不断校准,才能锻造出过硬的本领。

   

  “师徒结对”的意义,在于搭起从理论到实战的桥梁,让新警在真实的警情处置和案件办理中,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操,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中领悟警务工作的要义。

  四、阶段总结,查缺补漏促成长

  “师徒结对”并非“一锤定音”,而是一个持续改进,动态调整的过程。通过建立每周工作小结、每季跟踪管理到系统化阶段总结,从而形成“精准定位问题,优化培养路径”的机制。

  对于交通管理大队的新警陈铭而言,可以在轻微事故小结、重大事故复盘中查找不足;在参与事故处理,从现场勘察、拍照取证和询问当事人的实践中,也能更直观发现问题,借此契机查缺补漏,逐步从“能操作”向“精操作”进阶。

   

  对于师傅孙广文来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教现场勘查就结合真实案例强调“细节观”,传授沟通技巧就着重分析不同当事人的诉求特点和沟通方式,培养应急处置能力时就让其定制处置流程,通过实战提升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让“传帮带”更具针对性,助力新警实现从“履职达标”到“业务专精”的跨越。

  五、激发合力,角色转变强协作

  公安工作往往需要多部门、多警种的协同配合,团队协作能力是新警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师徒结对”模式在培养新警个人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引导其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攻坚”的进阶。

  在处置醉酒闹事警情时,新警范俊逸就体会到了“协同”的力量:当劝导失效需要强制处置时,师傅郑云天就带着他形成战术配合。这让他明白,复杂场景下,单兵技能需要融入团队战术,才能实现高效处置。

   

  而遇到纠纷引发的求助类警情时,新警杨林瑞在师傅谢荣旺的指导下,学会联动其他部门配合。不仅要联合属地村居等力量跟进回访,还要协同政法部门开具提示函,形成闭环管理。这一系列操作,让他清晰看到“警种协作+部门联动”如何有序化解矛盾纠纷。

  从街面处置的战术配合,到纠纷化解的跨部门联动,新警在实战中更深切地领感悟到:团队协作不仅是“完成自己的事”,而是让侦查、执法、服务等环节相互支撑,形成“1+1>2”的合力,培养新警“懂协作、善协同”的团队意识。

  青蓝工程“以青带新,师徒结对”的模式,早已超越简单的技能传授。它是公安精神的血脉传承,是忠诚底色的代际传递。这些传承的点滴,正凝聚成将乐公安队伍永续发展的动力。这是一场没有重点的接力:青警倾囊相授的是本领,更是初心;新警接棒奋进的是使命,更是未来。以师徒结对为桥,让“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在将乐公安一代代民警的接力中熠熠生辉。

来源:将乐县公安局
附件下载
图片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