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了2026年预算编制工作座谈会,县审计局结合近年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如预算编制不够合理完整、绩效管理工作不够扎实等问题,以及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要求,从审计监督的角度对2026年预算编制工作提出了建议:
一、筑牢法治根基,压实预算管理主体责任
强化法治意识,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法律法规,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编制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从源头杜绝编制随意性。
二、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优化预算编制核心环节
切实提升预算编制精准度,实行“零基预算”管理,以预算年度的工作任务和实际支出需求为依据排项目、定资金。全面清理整合项目,聚焦主责主业梳理现有项目,对交叉重复、政策到期、绩效不佳的项目予以终止,对延续性项目实行滚动管理,同一类别相近支出原则上整合为单个项目。严格项目储备与排序,树立“先谋事、再排钱”理念,提前开展项目储备并完成事前绩效评估,优先保障“三保”、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
三、强化绩效引领,推动预算与绩效深度融合
贯穿全流程管理,将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新出台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全面设置部门整体及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强化结果刚性运用,将绩效评价、审计监督、巡视巡察等发现的问题与预算安排挂钩,对执行慢、绩效差的项目视情核减直至取消预算。
四、健全协同机制,构建源头防控监督体系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审计与财政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共同解决预算编制难题。同步完善内控建设,以预算编制为契机,健全财务管理流程,重点规范资金分配、资产配置等环节,堵住管理漏洞,筑牢资金安全“防火墙”。强化全程监督预警,财政部门加强预算编制常态化监管,通过“事前指导、事中监控、事后整改”实现源头防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