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2022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时间:2023-03-07 16:42

  一、党建引领有新动力

  聚焦党的建设,示范引领增动力。一是强化党组织建设。配强配好校级班子,扎实落实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行支部与行政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支部书记、校长一肩挑占比达到100%,18所中小学配备党建专职副书记。二是突出党建引领。不断加强党建工作与教学教研、教学管理、人才培育等业务工作的融合发展与创新探索,将优秀的党员教师选聘为学校中层干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教师的先锋带头作用,有2个教研组被市教育工委评为党员示范岗。三是创建学校党建品牌。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党支部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引领学校党建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丰富教育党建文化特色,投入资金29万元,打造将乐一中高质量党建示范馆;有2个支部被市教育工委认定为党建示范点。

  二、补齐短板有新进展

  聚焦项目建设,扩容提质再加速。一是坚持规划优先。不断完善教育优先规划、超前规划、联动规划机制,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快实施县“十四五”规划项目,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制定《将乐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科学规划教育发展项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二是坚持投入优先。抓住创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契机,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多渠道增加供给,新建1所幼儿园,增加学位450个,着力实现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继续大力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工程,不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逐步消除“大班额”,新改扩建2所学校,增加学位1920个,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城区挤、乡镇弱”的问题。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投入8546万元新建一中体育馆、重建一中教学楼等项目,提供学位1500个,全面提升学校硬件设施,为创建省一级达标校提供硬件支持。三是坚持资源配置优先。新建乡镇学校田径场项目3个,改造修缮各校校园围墙、学生宿舍食堂、安全防护设施、校园文化建设等零星项目13个,学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进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更新和智慧校园建设,建成高质量班班通330套,通过大数据支撑个性化学习,建立城乡一体化教学体系,实现城乡同上一堂课,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

  三、立德树人有新亮点

  聚焦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提素质。一是德育先行,铸就人生之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分学段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实施年级教育序列。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二是艺体共育,润泽学生身心。因校制宜打造“一校一特色”阳光体育品牌,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助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创建国家、省市级足球特色校8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所。推进新时代特色学校创建,确认首批市级新时代特色示范校9所,评选“书香校园”“墨香校园”特色学校等10所。学校办学品位和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三是以生为本,筑牢心理屏障。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统筹全县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工作者等人力资源,建立“1+N”心理辅导模式,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开展青少年心理素质提升和家庭教育培训活动,全面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持续构建“全域、全员、全程”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圈”。

  四、教育质量有新提升

  聚焦提质培优,质量水平稳提升。一是实施总园制改革,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构建“1+M+N”总园制改革新模式,即1个总园、M个一级分园(城区公办园)、N个二级分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充分发挥城区6所一级分园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作用,将乡镇公办园设置为二级分园,解除其与当地中心学校的隶属关系,行政关系隶属一级分园,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法人联盟”总园制管理,并由县财政每年给予20万元经费用于总分园之间教学教研、课题研究、师资互派等,全县普惠率达100%,构建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新格局。二是实施基础教育提升工程。深化实施“强基、壮腰、筑梦”三大工程,城乡、校际间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显著增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成绩位居全市前列。2022年将乐县中考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分别排名全市第3、第4、第5。高中成效明显。大力实施高中筑梦工程,以创建将乐一中省一级达标校为抓手,投入8546万元新建一中体育馆、重建一中教学楼等项目,促进学校软硬件上档升级,优质资源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紧紧围绕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持续实行选课走班制教学改革,优化学生培养方式。高考竞争力稳步提高,2022年一中本科上线率达92.51%,有1人被北大录取,两位同学被空军招飞录取,三明市仅将乐有,教育局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政治工作部评为2022年度招飞工作先进单位。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子,积极与厦门融创文化集团旗下倍视传媒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注入企业课程优化现有计算机专业,已签订实习实践基地6个,达成基地合作意向5个。

  五、师资建设有新面貌

  聚焦师质建设,队伍焕发新活力。一是在人才补充上突破瓶颈。按照“适度超前、留有余地”原则,每年及时补充紧缺专业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022年招聘新教师84名,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学科、年龄结构。2022年度,委托三明学院培养15名公费师范生,目前已在三明学院培养的公费师范生已达61名。二是在教师成长上持续发力。实施教师梯级培养工程,建立新任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等梯队培养模式,畅通教师发展渠道。充分利用与思明区、上海虹口区对口协作帮扶契机,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对方学校挂职交流,打通教师“向外”实地学习交流通道。认定骨干教师120名、学科带头人60名,组建名师工作室20个,每年拨付每个工作室2万元专项资金,为每个新设立的名师工作室补助启动经费2.5万元。三是落实“县管校聘”改革,建立中小学校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县委优先考虑教师用编需求,统筹全县存量事业编制资源管理和使用,合理调剂全县事业编制、建立“全县统筹、保障急需、动态流转、用后返还”的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切实为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持续的编制保障。四是强化“1+7”正向激励。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1200多万元作为绩效增量,用于加快补齐教育事业发展短板,提高教师待遇,已累计发放4371万元,极大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热情。五年来共有51名教师获国家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今年县委县政府首次设立杨时奖,共有7名教师获奖。

  六、教育改革有新突破

  聚焦教育改革,各项成果放异彩。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主动融入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我县印发《将乐县创新完善“十项机制”推进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行动方案》《将乐县创新完善党委政府“六个一”教育工作领导机制实施方案等10个文件的通知》,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工作。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钩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上的表率作用,深入一线调研,帮助解决教育重点难点问题,推进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二是打造工作亮点。在创新学生关爱工作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工程,打造教改特色品牌。突破“保姆式”关爱的局限,创造条件让留守儿童直接参与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管理,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留守儿童实现从“被动管理”到“自主管理”,从“被动关爱”到“主动服务”质的飞跃,促进其身心更加健康发展。建立1235工作机制,即1个体系,2支队伍,3个平台,5个阵地,并以万安学校作为试点,投入100余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和设施设备添置,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成长,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打造建成全县学生自主管理工程样板。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积极与海峡网等平台合作,通过开展“教改在我身边”微作品活动,广泛征集有关素材,评选出一批体现将乐教改特色的作品,营造浓厚教改氛围。另一方面,边改革边总结,我县《探索“四化”劳动实践教育》《实行“五个一”措施,筑牢学生心理健康屏障》等多篇教改经验在市教育局官网上报道。今年以来,在中央省市知名媒体上刊登教改文章180余篇,有力地发出了将乐教育声音。

来源:将乐县教育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