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2023032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
时间:2023-06-09 10:43

何爱兰等委员:

  您提出关于《提升道南路文化内涵》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局将协同文旅局、水利局,对“道南路”实施提升改造。立足杨时文化,把杨时文化元素融入到“道南路”的建设中,把“道南路”建成安全、通畅、舒适、美观的文化镛城之路。通过树立石碑、宣传栏宣传等方式加强周边关于道南路的文化宣传。

  一、大力做好杨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挖掘、申报、传承工作

  2019年2月“杨时祭祀习俗”被列入省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1月“《程门立雪》典故”被列入省级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程门立雪》典故”传承人吴福瑞被确定为县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1月“《程门立雪》典故”传承人肖胜龙、“杨时祭祀习俗”传承人杨土生被确定为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12月“《程门立雪》典故”传承人吴福瑞被确定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重视和关心、指导下,2022年,将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将乐龟山书院) 项目通过立项,有助于我县非遗和杨时文化的大力传承和弘扬,切实持续提升我县文化综合软实力,进一步推动我县非遗保护、杨时文化品牌和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大力开展杨时文艺创作工作,积极弘扬杨时文化

  自2008年起,实施杨时文化主题歌曲创作,陆续推出《程门立雪》《杨时家训歌》《赞杨时》等作品。自2015年起,创作南词说唱《山无粮水无税》《程门立雪》《湘湖情》等作品,2018年组创大型文艺晚会《杨时故里情》《土沃民乐 文脉流芳》,继续推出了《星及龙池》《勉学歌》《道南长歌》等一系列弘扬杨时文化的新作。2020年9月编印《道南长歌——杨时文化主题歌曲作品集》,分发广大群众和文艺爱好者学习、传播。

  三、大力实施线上线下展示展演,提增杨时文化推广效应

  线下,大力开展纪念杨时诞辰965周年暨2018将乐文化高端论坛文艺晚会、“童心向党奏华章 杨时精神世代传”将乐县博物馆首届“小小讲解员”大赛暨第二届闽台杨时文化交流会等系列活动;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策划、实施“镛城名宴”之杨时家宴——《龟山启馆》的表演编排工作,大力弘扬杨时先生“尊师重道”的精神,助力“镛城名宴”的推广宣传,助推文旅融合。

  线上,经由县融媒体、县文化馆等网络平台发起,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微将乐、文化馆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大力实施杨时文化线上展示展演。近五年来,网络展示杨时文化线上浏览参与人数达逾百万人次。进一步将杨时文化推向社会各界,提升了杨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配合拍摄的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杨时》在央视发现之旅频道《美丽家园》栏目播出,引发广泛关注,深受观众好评。

  按照县里为民办实事项目在龟山桥头建设以杨时文化为主题的微乐园——龟山桥头文化公园,目前该微乐园处于方案设计阶段。其来源于将乐宋朝时期的知县黄去疾,奉旨选择在杨时故居旁一座名为“资圣院”的寺庙(现龟山桥头)附近建立了龟山书院。黄去疾同时还在县城到龟山书院的必经之路--龙池溪上修建了一座桥(现按原址复原修建龟山廊桥),该公园位于将乐古八景之一“龟山弦颂”原址,因古时书声琅琅,琴韵悠悠,古称:“龟山弦颂”,园中复刻“道南亭”,亭名取自程颢听说杨龟山在此处修建龟山书院,说道:“吾道难矣!”与道南路东西呼应,进一步弘扬将乐千年古县的文化氛围。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杨时文化元素,传承杨时精神,延续理学文脉。

  特此致函

  领导署名:廖青鸿          

  联 系 人:张流禄

  联系电话:186****1228

  将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3年6月9日

来源:将乐住建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