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农函〔2025〕47号
办理结果:B
朱起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将乐“乐芙果”共同富裕产业链》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芙蓉李产业发展现状与基础
将乐县芙蓉李产业经过多年培育,已形成“种、加、销”一体化格局。截至2024年,全县种植面积达7100亩,其中光明镇千亩示范基地1个,引进赛园、心怀蜜等4家加工企业,年加工芙蓉李鲜果4.2万吨,初步实现年产值2200万元。
二、制定2024-2026果产业链实施方案,明确果业发展方向
1.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依托华中农业大学、上海市农科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院所,抓好新品种的引种、繁育和推广。通过招商引资,建设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政府加大对果木苗圃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培育、扶持育苗企业,并建立、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苗木供应体系。
2.优化果业布局,提升产业质效。科学优化果产业布局,调整果树品种结构,在北部各乡(镇)山坡地及其他乡镇高海拔400米以上村落,种植芙蓉李。为促进芙蓉李产业稳步发展,将乐县农业农村局多次邀请福建省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专家到我县开展芙蓉李栽培技术培训300人次;积极组织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到大源、余坊等乡镇开展技术培训,深入各芙蓉李种植基地开展零距离服务;自2018年以来持续聘请芙蓉李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张秋生、肖冬春等人为“乡土特派员”。基地实施中耕割草、清园涂白、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形修剪等措施,推广专用改土有机肥,有条件果园,安装物联网监测设备,实现施肥、灌溉精准化管理;种植绿肥,改良土壤结构,全面提升基地种植管理水平,提高芙蓉李产量与品质。
3.加强生态果园建设。实施果业生态园建设,夯实水果产业绿色发展基础,通过完善果园基础配套设施,实施老旧果园改造,推广生草栽培,增施有机肥,促进农药减量,加强水果农残检测等措施,提质增效,推动水果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完成3000亩芙蓉李生态果园创建。
4.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核心关键环节延链补链强链,培育一批具有产业主导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扶持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等专而精的特色优势果业创新企业,在政策、项目、服务和品牌打造上予以重点支持。鼓励优势果企整合产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企融合,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果企业。推进产地销售、窗口直销、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模式,拓宽销售渠道;组建专业招商团队,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将乐县建立果业基地或研发机构,引领全县果产业再上新台阶。全县培育芙蓉李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7家,基地面积2500亩。
5.提升果园机械化管理水平。针对当前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剧增现状,从轻简化方向入手,提升现代设施农业装备水平。不断完善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作业等设施装备;优化农机装备,着重推广微耕机、开沟施肥一体机、割草机、电动喷雾机、修剪机、无人机等机械,提高关键环节机械作业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减轻果农负担。扶持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建设,鼓励组建统防统治专业队伍,对专业队伍在购买机械、缴纳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予补助。
6.完善营销配送体系。结合我县果产业发展实际,根据“优质脐橙、时令李果、特色蜜饯”三大产业板块,积极培育示范引领型企业,全力打造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基础、家庭农场为纽带、广大果农共同参与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不断完善营销配送体系。鼓励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产地销售、窗口直销、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模式,拓宽营销网络,不断提升果品销售能力。鼓励支持涉果企业配套建设仓储保鲜设施,培育供应链企业,提高冷链贮运能力,重点培育支持将乐桂秋种植专业合作社、将乐县德蓉芙蓉李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对采后果品集中统一预冷、灭菌、分级、包装、仓储项目建设。全县建成了一家果品采后服务中心,面积4700平方米,提升果品商品化处理水平,完善销售体系和物流体系供应链。
7.强化品牌宣传推介、打造优势果业品牌。做大做强果品区域性公共品牌,在县界、交通要道、旅游景点等醒目地段,设立广告宣传牌;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制作发布宣传片;积极组织参加果交会、农博会、农产品产销等各种节会,多形式展示推介将乐芙蓉李产地形象和地域特色,鼓励支持企业打造精品区域品牌,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制定地方标准,不断提升品牌的质量形象与市场竞争力。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活动等广泛开展品牌营销,加大品牌公益宣传。
8.大力发展加工产业。以玉井坊食品有限公司、福建赛园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心怀蜜食品有限公司、将乐万盛食品有限公司4家加工企业为依托,按照扶优、扶强要求,大力发展收购、加工、包装等营销企业,加大招商力度,通过引进先进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开发蜜饯制品、腌制品、脱水制品等深加工产品,提高果品附加值。
三、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近年来,我县在光明、高唐、大源等乡镇主产区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吸纳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目前大源乡已通过此模式带动10个村党支部联合建立了350亩芙蓉李基地。同时,建立“产业联盟+科技特派员”机制,对接福建农林大学团队,推广、无人机喷药、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预计可降低种植成本15%以上。
尊敬的朱起赟委员以上答复是否妥当请给予批评指正,在此衷心感谢您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吴小升
联 系 人:肖兰芝
联系电话:151****8033
将乐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1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