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时间:2024-02-26 10:43

  现就《将乐县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作解读说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作出了“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2021年国家林草局等十部委,2022年省林业局等十部门相继出台支持竹产业发展的政策,2022年6月份市里制定《三明市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明政办〔2022〕34号),今年12月份又出台了《三明市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政办规〔2023〕8号)。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乡村、竹企调研竹产业发展情况,提出一产转型发展、二产升级改造提升、三产挖掘内涵的推动工作思路,编制《将乐县竹木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将乐县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一是贯彻落实省市新要求。8月份,省上出台了《加快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闽政办〔2023〕23号),明确南平、三明、龙岩是我省竹产业发展重点地区,对我们发展目标和任务都有新的要求。二是面临竹产业发展新机遇。1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至2025年“以竹代塑”的发展方向。我县作为竹资源产出大县,要把握新机遇、抢占新赛道。三是加大竹产业发展工作力度。当前,周围县(区)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泰宁县都发展走在我们前面,我县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迎头赶上。

  《行动方案》重点加强和提升五个方面工作:

  一、提升对竹产业发展的认识,强化政府主导。针对当前全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对发展竹产业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方向不明确、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对竹产业发展方向、发展责任作出进一步明确,更加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做到有方向、有抓手、有考核。一是提高认识我县具有竹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高等优势,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做好“竹产业”“竹科技”“竹工艺”“竹文化”四篇文章,在出政策、立品牌、造氛围、延链条、强产业、优服务上下更大功夫,逐步实现从竹资源大县到竹产业强县的转变。二是明确竹产业发展方向。要把竹产业作为当地支柱产业来发展,作为绿色富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切入产业发展节点,形成布局协调、特色明显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到2026年基本建成链条紧密、三产融合、科技创新、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是压实责任《行动方案》以方向性目标为主,同时与国家、省市出台的文件相融合。各乡(镇)要将竹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专项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强化措施,县里将把竹产业发展列入林长制、乡村振兴等工作考核考评范围,以目标任务倒逼责任落实。

  二、树立融合发展思维,突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重点。按照“主攻二产、带动一产、创新三产”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竹产业三产融合、推进“以竹代塑”业态发展等重点,打造竹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一是做大做强二产。规划建设高唐竹精深加工专业区、北郊竹木加工集中区,重点发展竹生活办公用品、竹家具、竹生化利用、竹纤维利用、笋食品等优势产业,引导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强成长型、创新型中小竹企培育,完善竹产业配套体系,发展竹产业新业态。二是带动一产发展重点在建设丰产、高效、优质笋竹示范基地,运用好竹林FSC森林认证成果,积极开发竹林碳汇,提升竹林生态价值和出材价值。鼓励龙头企业以“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国企+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竹林经营培育,提高经营效益。三是促进三产融合。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将竹品牌融入“山水将乐”;拓展“展会+市场”“线上+线下”“国内+国际”的多元化竹产品贸易渠道,推动竹营销多元化;挖掘竹竹文化、“栖山竹纸”,发展竹林旅游和竹林康养,提升我县竹产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坚持问题导向,破解竹产业发展堵点、难点问题。我县竹产业存在的竹山经营碎片化、产业链条短、科研水平不高等问题,着力攻坚突破。一是围绕破解竹山经营碎片化问题推动竹山流转,发展一批以竹林定向培育、竹下生态种养、竹产品营销为特色的新型竹林经营主体,培育一批达一定经营面积的集约型笋竹专业合作社,促进竹山规模经营。二是围绕破解笋竹资源“下山难、下山贵”问题支持竹山加工机械制造企业开展竹采伐、竹山运输设备研发,探索设备共享租赁模式,加快“机械换农”“机器换工”“智能减员”。支持竹材主产区合理设立竹材物理分解点,以乡(镇)为单位建设笋竹初级加工小微园区,建立“粗加工—初加工—精深加工”三级加工体系。三是围绕破解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问题围绕竹制品产业链中下游环节和缺失环节,聚力“延链补链强链”,补齐短板。鼓励龙头企业担任细分领域“链主”,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笋竹龙头企业和项目。支持笋预制菜、竹纤维、竹生物质能源制品、竹木质素等新产品、新业态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四是围绕破解产品科研水平不高问题推动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创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引进专业人才等,加快资源集聚,提升竹林经营、竹材生产、产品升级等各环节创新能力,推广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赋能发展优势。

  四、抢抓机遇,推进“以竹代塑”发展。积极响应“以竹代塑”倡议,推进“以竹代塑”业态发展,着力把握新机遇、抢占新赛道。一是加强“以竹代塑”产品研发。支持企业加强科研攻关,力争在竹浆模塑、竹家具、竹生活用品、竹质包装材料、竹装饰材料等新型“以竹代塑”产品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培育竹产业新业态。鼓励、引导企业创建“以竹代塑”商标、品牌。鼓励发展全竹利用、竹碳汽联产等产业模式,积极发展竹林碳汇。三是开展重点场景替代行动。加快推广使用竹制品包装替代塑料包装,鼓励在行政、日用、文旅、建筑等领域使用竹制文具、餐具、办公用品等“以竹代塑”产品。四是强化宣传引导。综合运用各类媒体开展“以竹代塑”宣传,组织“以竹代塑”产品进社区、进商圈、进公共机构等活动,形成全民用竹的良好氛围。

  五、落实政策保障,为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资金投入、用地保障、管理服务等方面加强保障,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投入机制。用好用活中央、省、市支持竹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县里将安排专项资金,设立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保障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强化用地保障。鼓励利用农村“四荒”地及闲置建设用地发展竹产业,各地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重大竹产业项目、竹林生产经营配套设施建设用地需要,并将符合条件的竹材分解点纳入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用地范围。是优化服务管理。解读宣传好林业产业发展政策,简化林业产业发展项目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发展环境。

来源:将乐县林业局
附件下载
图片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