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乐县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08-04-09 10:12

——2008年1月7日在将乐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刘国坤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07年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全县和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全省、全市、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主动服务全县发展大局,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快推进财政改革,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8547万元,占计划的117.88%,超收4329万元,比上年决算数21347万元增长33.73%,增收7200万元(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详见附表一至附表四),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2007年全县地方级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89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2563万元的110.63%,比上年同口径增收2581万元,增长22.80%。加上上级财政补助收入14070万元、上年结余-2001万元,扣除应上解上级财政款74万元,财力总计25894万元。
  全县一般预算支出2645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16%,比上年增支7151万元,增长37.05%,收支相抵,财政滚存赤字559万元(其中:当年结余1442万元)。
  (二)2007年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县本级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78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1514万元的111.03%,比上年增收2488万元,增长24.16%。加上上级财政补助收入14070万元(其中:税收返还补助674万元,全面免征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补助1013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补助897万元,一般转移支付补助599万元,2006年中央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2131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补助1667万元,医改前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转移支付补助927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移支付补助638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补助250万元,省市专项补助5274万元),上年结余-811万元,扣除应上解上级财政款74万元、按乡镇财政体制应补助乡镇支出1757万元(含中央调整工资补助),县本级财力总计24212万元。
  县本级一般预算支出23504万元(含省市专项、及中央调整工资补助等),完成调整预算的102.44%,比上年增支6948元,增长41.97%。收支相抵,县本级财政滚存结余708万元(当年结余1519万元)。
  (三)2007年政府性基金执行情况
  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16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92万元的608.33%,比上年同期增收905万元(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增长344.11%。加上上级财政补助收入811万元、上年结余360万元,基金收入总计2339万元。2007年全县基金支出193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26%,比上年增支1665万元,增长628.30%。收支相抵,基金滚存结余409万元(含省市专项补助360万元)。
  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168万元,加上上级财政补助收入811万元、上年结余296万元、扣除按乡镇财政体制应补助乡镇支出28万元,基金收入总计2247万元。2007年县本级基金支出190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26%,比上年增支1637万元,增长617.74%。收支相抵,基金滚存结余345万元。
  (四)2007年全县财政工作主要情况
  各位代表,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些都得益于县委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得益于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得益于财、税、库和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全县上下为努力完成财政预算任务和保稳定、促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财税部门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征管,强化措施,圆满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从将乐实际出发,按照“四个重在”的要求,深化各项改革,全面落实“公平税负、应收尽收”的工作措施,积极研究征管机制、改进征管手段、强化征管的监控和考核,不断做大收入蛋糕,优化收入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一是大力组织税收收入。加强经济税源分析、税收管理基础性工作,创新征管机制和手段,健全完善重点税源管征办法,坚持财、税、库联席会议制度和收入任务责任制,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二是积极组织非税收入。强化非税收入基础管理,深化非税收入征管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行“以票管费”和“票款分离”,规范非税收入收支行为;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资源等存量资产管理,强化预算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国有资产、资源的最大效益,促进了财政增收。
  2、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
  严格预算执行,认真抓好支出分析和监控,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和有保有压的原则,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证出台工资的正常发放和各级政权正常运转。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惠及民生项目的投入,不断扩大公共财政保障覆盖范围。2007年,在保持原有“三农”投入的基础上,又将财政新增财力的40%以上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涉及农村民生的惠民项目。
  (1)注重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着力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认真落实对种粮、水稻良种、农机具购置等的直接补贴政策,建立农民补贴网,向全县农户共发放粮食综合补贴、粮食定单补贴及粮种补贴资金520.8万元,确保财政对“三农”的补助直接体现为农民的收入。二是支持提升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支持农村“三大”体系(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农业信息)、防灾减灾体系、三农服务网建设,落实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及时落实了“六大员”等各项财政补贴资金。三是支持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省级农田标准化项目、省支持粮食发展专项、省级商品粮建设项目、小农水“民办公助”项目、“六千”水利建设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及造福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大大改善了我县的农田基础设施和农村的人居环境。四是支持县域次中心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排76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县域次中心万安镇等一批集镇、村庄建设、农村中心户宣传信息网建设、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以“三清六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2)注重民生民本,集中财力办好各项惠民实事。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工作。认真做好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管理,全年拨付社会保障资金7077.33万元。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年支出再就业资金116.2万元,发放下岗职工小额贷款55万元,较好地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创业的资金困难;积极推行城市及农村低保工作,提高了低保标准,做到管理规范、保障准确、发放及时、群众满意,较好地发挥了第三条保障线的兜底作用;支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强新农合资金管理,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全面实行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制度。二是落实义务教育新机制改革。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积极制定计划,筹措资金,继续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累计投入危房改造、布局调整项目建设资金425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宿改善工程,投入资金230万元,改造了农村中小学食堂、宿舍,并为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提供了营养餐。三是建立廉租房基金。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城镇廉租房保障基金,为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提供了住房补贴资金支持。四是落实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按省、市精神及时兑现渔业、林业、农村客运等弱势行业的财政补贴资金。
  (3)关注社会和谐,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一是积极贯彻落实文教事业发展各项政策。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及时拨付专项资金,确保学校运转,实现教育“三个增长”;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社区医疗服务和计生家庭奖励等制度的建立;支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三是推进“平安将乐”建设。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保障政法部门的公用经费。按照省定标准,及时安排、拨付政法部门公用经费,为维护我县社会稳定提供了资金支持。
  3、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支持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十件要事、十件实事工作,全年共筹措各类资金1亿多元,促进了重点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特别是在将乐经济开发区建设、东门二期拆迁和金牛水泥等项目工程上,除了科学调度财政性资金外,还积极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向金融部门争取贷款。
  积极向省、市争取项目资金,支持、配合各有关部门上报项目补助专项资金,全年争取上级财政补助的各项资金达1.87亿元,有力推动了我县经济和各项事业加快发展。
  4、进一步深化财政各项改革,有效提升财政运行质量
  继续深化财政各项改革,认真落实乡村债务核实和化解工作;深化完善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管理,积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1)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开展乡村债务清理基础资料调查核实工作,为争取中央、省化解我县乡村债务政策落实提供了依据。
  (2)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顺利开展。摸清了“家底”,不仅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而且为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初步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市场化配置制度。
  (3)乡财体制逐步完善。以调动乡(镇)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缓解乡财困难为目标,按照事权划分和“保稳定、保运转、保安全、保改革、保重点”的原则,实行了“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定额缴补、超收分成、短收不补、自求平衡”管理,实施了新一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为促进乡镇增收节支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乡镇实际,对四个乡镇财务试运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
  (4)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全面推行。严格按照县政府规定,加强非税性资金管理。依托科技手段,运用电子票据,创新政府非税性收缴机制,实现源头控制,有效地监管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性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从财政收支源头预防和治理乱收滥支现象。
  (5)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加强。完善国有资产(资源)使用收入管理制度,继续对国有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预算管理,加强监管,促进相关单位增收节支,不断提高国有资产(资源)经济效益。
  5、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督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福建省财政监督条例》,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检查职能,规范会计基础管理,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积极组织全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报名等各项工作,为提高我县会计队伍整体素质提供优质服务。加强预算监督,严格按照编、审、支分离的原则,确保年度预算编制真实,支出准确。
  各位代表!在看到财政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政供养人员数目庞大,财政负担重,“吃饭型财政”特征尚未根本改变,收支矛盾依然存在。二是尽管去年全县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大的增收,但财政增收基础尚不稳固,对上级财政的依存度仍然较大。三是化解财政历史欠帐任务比较繁重,财政资金调度依然困难,调控能力受到了一定制约。这些问题事关财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8年全县和县本级预算草案
  根据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及县委、县政府对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今年财政预算的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各项要求,认真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切实强化收入征管,促进财政经济良性发展;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努力构建公共财政制度;切实推进财政改革,努力创新理财方式,全面转变财政职能,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一)全县预算草案
  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安排32116万元,比上年完成数28547万元增长12.50%,增加3569万元。其中:全县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安排16122万元,比上年增加2223万元,增长16%。
按照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和现行财政体制基本框架测算,2008年全县总财力可达26149万元,比上年预算财力增加5514万元。
  根据财力与支出相适应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可安排26149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26.72%。
  (二)县本级预算草案
  2008年县本级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安排14822万元,增长15.94%,比上年增加2038万元。加上上级财政补助收入10027万元(不含省、市专项资金),按乡镇财政体制应补助乡镇支出579万元(含农村税费改革补助),预计县本级财力可达24270万元。
  按照财政支出与财力相适应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县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可安排2427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增长27.25%。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08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安排1200万元(全部安排为县本级基金收入),比上年增长2.74%。安排基金支出1560万元(含上年结转的省、市专项资金36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增长395.24%(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2008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和县本级财政收支预算详见附表五至附表八)
  三、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努力完成财政预算任务
  (一)创新财税征管,不断做大财政收入“蛋糕”
  统筹财政经济资源,是提升政府保障重点支出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要通过加强经济分析,改进征管手段,实行预算管理,实施收支监控等手段,有效增加政府可用财力,提升财政重点支付能力;继续加强财、税、库协调工作,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源管理,尤其是加强对矿产、建安、房产、林业等税源的征管;强化第三产业税收征管,探索建立合理的评税机制,在主体税种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其它税种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二)多方筹措资金,支持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做好财政工作的中心环节,我们要围绕“四个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城市经济、项目经济)建设,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筹资工作:一是加大融资力度。继续通过各种平台向金融部门争取建设资金,推动将乐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二是增加政府非税性收入。通过盘活土地资产,增加土地出让金收入。三是进一步加强国有资源、国有企业管理,完善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经济建设筹措更多的资金。四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积极主动和配合各有关部门作好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体制财力,为缓解我县财力不足,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各项惠民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财政工作方面重点就是要把中央、省、市、县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把中央、省、市、县已经出台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义务教育及农村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农民种粮补贴、广播电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动植物防疫、农机具购置补贴、石油价格财政补贴、城区低收入家庭廉租房补贴政策等资金及时配套和发放到位,同时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公共财政的政策资金落实到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进一步深化财政各项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深化预算改革,切实抓好2008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稳步推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强化预算管理,稳步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规范收支核算,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积极支持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行为。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完善财政监督体系,探索实施绩效评价考评办法,为预算安排提供决策依据。完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全面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实行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完善财政非税性收入的管理。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建立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福建省财政监督条例》,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加强财政法治建设,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加大财政政务公开力度,努力打造“透明财政”;全面推行“乡财县管乡用”工作,切实为乡镇理好财、当好家提供优质服务;扎实开展“金财工程”建设,推进和提高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事关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事关我县“十一五”计划的顺利推进。我们要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四谋发展”为实践主题,以“四个关键”为工作要求,把“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贯穿于各项财政工作的全过程,持续创新,持续提升,积极作为,有效作为,为全面构建“和谐将乐”做出新贡献。

来源:财政局
附件下载
图片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