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乐县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1-02-28 17:46
  

——2011214日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将乐县财政局局长   周建兴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将乐县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县各级财税部门在县委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的有关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加快海西建设的《意见》和省、市《实施意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我县加快转变、跨越发展,全面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各项预算任务。 

  (一)全县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0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9%,比上年增收6750万元,增长33.3%。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2167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900万元,上年结余12179万元,收入总计83264万元。2010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63786万元,比上年增支20271万元,增长46.6%。加上上解上级财政支出1775万元,支出总计65561万元。收支相抵,全县年终结余17703万元。 

  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27018万元加上上划中央收入20519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47537万元,比上年增长34% 

  ⒉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3019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17.6%,比上年增收2689万元(新增纳入预算管理的育林金收入),增长814.8%。加上上年基金滚存结余1531万元,补助收入5170万元,全县基金收入总计9720万元。2010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7482万元,比上年增支5407万元,增长260.5%。收支相抵,基金滚存结余2238万元。(2010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详见附表一至附表二) 

  (二)2010年全县财政工作主要情况。 

  各位代表,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县委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得益于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得益于财、税、库和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全县上下都为努力完成财政预算任务和保稳定、促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突出实效,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把强化项目带动,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作为财政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工作。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县委提出“科学发展、激情创业、先行先试、追赶主轴”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全力做好项目融资,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针对国家出台清理融资平台政策,积极应对,主动对接,千方百计通过预算安排、资金调度及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重点项目建设资金72716万元,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园区开发、社会事业、城市建设项目建设,为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增强县域发展后劲奠定了基础。积极筹措资金。为确保了事关全县发展大局10件要事等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财政部门除向政策性银行贷款资金  亿元外,还积极向省、市争取项目资金,支持、配合各有关部门上报项目补助专项资金,全年争取上级财政补助的各项资金达5.69亿元,有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把握政策服务县域经济。认真落实积极财政各项政策,对企业在亩产创税、创品牌、林产限小扶大、扶持物流企业等方面的奖励支出达880万元,有力支持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值税转型政策预计企业受益可达3600万元。同时,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适度宽松金融政策的有利时机,早安排、早部署,并及时调整金融机构考核办法,全县贷款余额大幅提升,达36.6亿元,比上年增加6.7亿元,增长22.3%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和各项事业加快发展 

  2、突出征管,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财政部门强化收入运行监测和分析,加强部门协调,在落实结构性减免税政策的基础上,依法征收,努力超收,全县财政总收入4.75亿元,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7亿元,增幅位居全市第4位。“十一五”期间,全县财政总收入相继跨过2亿、3亿、4亿大关,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75亿元,比2005年增收3.08亿元,年均增长23.25%2010年全县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亿元,比2005年增收1.73亿元,年均增长22.72%2005年全县地方级一般预算支出1.58亿元,到2010年达6.38亿元,五年增长3.04倍,年均增长33.2%。在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3、突出民生,惠农工作扎实推进。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支持经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坚持集中财力,持续办好惠民实事,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大惠及民生项目的投入,不断扩大公共财政保障覆盖范围。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及时足额拨付各项社保基金  万元、离退休职工养老金7608万元、下岗失业人员失业金44万元,同时及时调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得到提高;进一步加大对小额贷款支持力度,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实现小额担保贷款达163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支出142万元,全县各项就业资金投入515万元;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放城乡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贴   20万元,城市低保资金204万元,农村低保资金414万元;医疗卫生方面。继续开展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解决了医改后关闭破产国有、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为减轻群众看病医药负担,进一步健全新农合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统筹解决参合农民患病医疗费用问题,全年共筹措统筹基金1974万元,补偿金额达1524万元,全县统筹基金使用率达到了80%;同时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县里投入4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设施建设,实现了乡镇卫生院管理网络化、现代化。文体教育方面。拨付文化建设专项资金642万元,为全县的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拨付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639万元,投入农村中小学食宿改善工程297万元;投入教育“双高普九整改”项目建设资金836万元,投入校舍建设资金2767万元,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宿舍建设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不断完善我县教育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全面完成我县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任务,顺利通过财政部对我县的教育化债检查工作。惠农政策方面。完善乡村“六大员”管理制度,落实“六大员”补贴资金220万元;及时发放省下达的种粮农民综合直补的补贴资金   1125万元和种粮农民直补资金150万元;做好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工作,按要求全部发放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140万元;加大对库区移民扶持力度,及时拨付库区移民扶持资金924万元;进一步完善城区廉租房保障资金,共筹集资金1032万元,全年发放租赁住房补贴21143万元;投入3705万元资金扶持我县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投入24万元资金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支持农村扶贫开发和山海协作建设资金478万元;扎实做好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财政补贴的惠民惠农工作,全年县财政共补贴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资金613万元。环境保护方面。安排资金   3591万元,用于金溪水源保护、污水处理厂改造、节能减排等项目。支持生态公益林建设,全年共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995万元。 

  4、突出保障,优化各项重点支出。按照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的原则,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安排好各项事关干部、群众利益和社会安定稳定大局的重点支出。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进一步完善、规范津补贴工作,2010年我县将规范后的津补贴标准从人均15840元提高到2万元,住房公积金缴交比例从8%提高到12%,同时出台县直机关公务员和参公单位加班费、通讯费补贴政策,逐步缩小与市(区)的收入差距,稳定山区干部队伍。全面实施教师、公共卫生和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妥善解决改制企业离休干部规范津贴、补贴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实综治和平安建设的经费3816万元,完善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政法部门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减少政法单位对罚没款的依赖。进一步加强社会防控体系建设的经费保障,落实各项综治专项工作经费。支持“平安将乐”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加强救灾应急保障,面对6.18特大暴雨灾害,密切关注雨情、灾情,积极应对,快速反应,建立资金拨付的绿色通道,县财政在第一时间下达救灾专项调度资金335万元,同时将县级各单位年初预算安排的专项经费压缩20%,共1300元用于救灾,连同中央、省、市累计下达财政救灾指标资金13500万元及时安排下达到受灾乡镇,为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5突出理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细化支出项目,完善支付管理,进一步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在预算编制形式上,按部门预算要求,结合我县财政运行实际,科学编制了部门预算,进一步细化编制了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经费收支预算,实行部门综合预算管理,提高了预算的准确性。按照“零基预算”要求,将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和自有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面统管,统筹使用。在预算资金安排上,严格按照“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确保重点”的原则和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努力保证人员工资经费和重点支出需要。部门预算的推行,不仅细化支出项目,统一支出的口径,而且对提高单位预算约束力、节减支出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初见成效。进一步推动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用款单位,对支付流程、直接支付、授权支付的审批审核及支付范围做了明确规定,完善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2010年财政集中支付资金达5355万元,其中直接支付1669万元,授权支付3686万元;全力做好以国库集中支付为核心的软件系统建设,今年扩点的20家行政事业单位今年已实现正式上线运行。三是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序开展。迎接中央、省对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试点工作的检查验收,对我县前期化债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补缺补漏,为迎检顺利过关做了大量工作;积极开展农村“一事一议”活动,根据自愿原则,安排了84个行政村做为2010年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村,今年已完成一事一议项目84个,上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371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73万元;积极部署村级债务统计摸底工作,为明年村级债务化解奠定基础。布置了全县范围内的乡村公益事业债务统计摸底工作,要求各乡镇、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对待,不漏报也不虚报,把乡村债务尽量摸实,并做好账务处理和债权人登记工作。 

  6突出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财政监督工作不断加强。按照《将乐县财政性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各项目单位加强工程概算管理与资金调度。到目前为止,财政派出财务监督员9名对纳入监管的20个项目进行财务监管,通过发挥财政监督职能,将提高我县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促进我县财政性资金建设重点项目顺利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市场化配置管理体制,通过市场化配置出租性房屋,2010年共对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出租性房屋34个,原年租金收入145.88万元通过公共资源配置招标后年收入可达208.09万元,比未招标前的租金收入增加62.21万元,同比增长42.64%。为进一步优化全县公共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转变政府职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政府采购管理进一步规范。扩大单位协议采购的范围,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同时将以财政性资金为还款来源的借(贷)款进行的采购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小金库”治理工作初见成效。以“小金库”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为重点,切实加大“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力度,对全县各预算单位进行“小金库”自查自纠“回头看”,在此基础上组织力量进行重点查检,今年查处了一起违规收费,没收违纪收入22.5万元、收缴预算外专户14.4万元,有力地维护了财经程序,进一步规范了财务收支行为。 

  各位代表,“十一五”发展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全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结果,是县委的正确领导,人大、政协以及代表们依法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人民辛勤劳动,各行业、各部门大力支持配合,财税部门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财政运行和管理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收入形势依然严峻;基础设施、园区开发、社会事业发展项目财政筹资压力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部门预算约束力仍有待加强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通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逐步加以解决。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财政改革发展任务更加繁重,在此,恳请各位代表、委员对财政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导和支持我们进一步做好财政工作。 

  二、2011年预算草案 

  根据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及县委、县政府对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今年财政预算的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统领财政工作发展全局,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以人为本、富民强县、富民为先,继续突出新农村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大力培育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支柱产业,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社会和谐三大目标,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法组织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严格财政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加快构建和谐新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一)地方级预算草案。 

  2011年,全县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安排32422万元,比上年增收5404万元,增长20%。上划中央收入25599万元,比上年增收5080万元,增长24.76%。财政总收入58021万元,比上年增收10484万元,增长22.05%。按照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全县可供安排财力44600万元,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安排一般预算支出44600万元,比2010年人大调整支出预算数39330万元增支5270万元,增长13.4%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11年,全县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收入计划安排2530万元,比2010年减收489万元,下降16.2%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3741万元(含上年结转的省、市专项资金),比上年预算调整安排增支366万元,增长10.8%。(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详见附表三至附表四) 

  三、把握重点,加快发展,全面完成2011年预算任务 

  2011年是“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财政赶超发展的关键一年。财政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将乐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大计,做好园区建设、核电前期建设投融资工作,以项目带动,提速进位,确保2011年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增长20%的目标。 

  ()做大财政收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积极创新财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全面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健全鼓励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扩大财政收入规模。同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财政分配更加关注民生,财力配置更加向基层和薄弱环节倾斜,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财政职能发挥的财力空间进一步扩大,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加强。 

  ()加大财政融资力度,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按照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实现从“吃饭型财政”向“建设型财政”的跨越发展,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整合各类财政专项发展资金,着力提高财政预算内建设性资金规模,推动吃饭型财政向发展型财政转变,为推进我县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积极抓住中央增加投资的战略机遇,主动配合协同有关部门搞好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县的支持份额。建立健全财政投融资体系,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完善财政扶持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定不移地以园区、企业和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培植壮大财源税源。一是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支持工业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规模,增强承接能力;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千方百计通过财政安排、土地经营、盘活城市国有资产、加大银行融资、向上争资金和引进外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三是全力扶持企业发展。继续安排好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政府资金,落实各项财税优惠措施,支持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提升发展水平;及时兑现优惠政策,支持更多的招商引资企业到我县落户;四是积极引导扩大内需。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支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及时兑付“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补贴资金,努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五是争取上级更大支持。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密切与上级部门联系,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为向莆铁路、核电前期建设等重大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坚持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各项惠民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财政工作方面重点就是要把中央、省、市、县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把中央、省、市、县已经出台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义务教育及农村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农民种粮补贴、广播电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动植物防疫、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以及石油价格补贴等资金及时配套和发放到位,同时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公共财政的政策落实到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好残疾人保障金征收和管理工作,确保全县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㈣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提高依法理财水平。深化预算改革,切实抓好2011年部门预算和编制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稳步推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基础,稳步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规范收支核算,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做好公务员“阳光津贴”制度改革工作,规范支出行为,净化支出环境。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政府债务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完善财政监督体系,有步骤实施绩效评价具体考评办法,为预算安排提供决策数据。完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健全和完善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工作,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非税性收入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建立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省市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福建省财政监督条例》,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加强财政法治建设,开展“六五普法”活动,加大财政政务公开力度,逐步打造“透明财政”;在全县乡镇中认真组织并实施好“乡财县管乡用”工程,切实为乡镇理好财、当好家,确保乡镇的正常运转;扎实开展“金财工程”建设,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勇于创新,乘势而上,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推进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将乐县人民政府
附件下载
图片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