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6日在将乐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将乐县财政局局长 陈理华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将乐县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各级财税部门按照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上级政策,在经济环境并不宽松的情况下,发挥财政职能,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全力支持“十件要事”、“七大战役”和“六大工程”,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各项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算任务。
(一)全县预算执行情况
1、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 5713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4.49%,比上年增收9586万元,增长20.16%。加上上级补助收入59000万元,上年结余29753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6800万元,财政专户调入资金2516万元,收入总计155205万元。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支出127952万元,比上年增支29803万元(主要增支因素为提高津补贴、偿债资金及省市专项支出),增30.37%。加上上解上级财政支出2384万元,债券还本支出900万元,支出总计131236万元。收支相抵,历年滚存结余23969万元(其中省、市专项结转11741万元)。
2、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420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5.21%,比上年增收1463万元,增长53.32%。加上上年滚存结余265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143万元,全县基金收入总计14007万元。201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10090万元,比上年增支271万元,增长2.76%。收支相抵,历年滚存结余3917万元。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7136万元,加上上划中央收入25296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82432万元,比上年增长11.42%。(2013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详见附表一、二)
(二)2013年预算执行及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
1、保增长、优支出,促进财政平稳运行。
全县各级财税部门努力克服实体经济不景气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影响,加强收入征管,深挖增收潜力,主动争取支持,科学安排支出,收支预算执行总体稳定。一是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面对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下行,重点行业税源下降,实体经济发展步履维艰的形势,财税部门通力协作、主动作为,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和政策实施效果,加强收入组织调度,深挖增收潜力,加大非税收入的清理、缴库力度,努力完成收入的序时任务,全力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对财政收入的不利影响,财税收入达到预期目标。二是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县财政部门积极研究政策,主动加强沟通汇报,大力争取中央、省、市财政支持,全年共争取各类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5.9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同比增长20.41%。三是加强财政支出的管控。县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有保有压,努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着力保障各项重点支出。公共财政支出中与民生相关支出88265万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9%,比上年同期增支20765万元,增长30.76%。
2、保重点、促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县财政部门立足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以转方式、调结构、增财源为目标,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县财政全力做好融资服务,2013年本级财政统筹安排财政资金、通过发展平台融资、积极争取政府债券资金共7.5亿元,支持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十件要事”、“七大战役”和“六大工程”建设。二是促进产业提升。运用好各类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与发展。落实促进工业稳定增长、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2013年全县共拨付企业技改、节能减排、新增用电、即征即奖奖励等资金2820万元,支持企业转型发展。扎实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贯彻落实取消和停止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三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围绕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县财政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体育场馆、城市道路、金溪两岸景观工程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做优城区环境。落实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兑现涉农补贴资金3929万元,筹集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522万元。2013年全县共投入资金20467万元,重点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和农村旧村整治增加耕地等项目建设,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大力提升基层保障能力。县财政筹集1030万元,用于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其中县财政投入342万元对村财收入不足7万元的行政村补足7万元及收入不足5万元的良种场补足5万元。同时投入2000万元支持乡镇公租房、基层组织建设。四是大力支持社会管理创新。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安排综治和平安建设经费5951万元。安排专项资金197万元,支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市场监管、疾病防控等工作,“平安将乐”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五是加强财政金融服务投入。为防范和处置县重点工业企业可能发生的资金链断裂风险,今年设立了规模3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应急保障周转资金,为企业雪中送炭,引进南安农商行在我县创办成功村镇银行,为我县经济发展拓宽融资渠道。
3、保民生、调结构,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县财政部门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民生支出,将财政支出优先投向民生重点项目。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全县教育支出完成27789万元,增长21.43%;占公共财政支出的21.72%,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全县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217万元、教育助学金81万元,确保了各项教育资助政策的落实;筹集资金4300万元,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拨付资金290万元,支持公办幼儿园建设。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投入低保金246万元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拨付资金1300万元,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下达4.13万元,缓解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拨付资金97万元,支持农村五保供养。三是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筹集资金4132万元,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补助标准统一提高至280元。拨付资金447万元,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落实资金100万元,健全城乡医疗救助体系;积极推进全县两家公立医院综合性改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着力降低就医成本,提高医保待遇水平,推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目录”相一致。四是就业帮扶力度持续加大。筹集资金520万元,支持就业培训、自主创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五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拨付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2339万元及廉租房补贴资金58万元,支持了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及廉租房建设。六是文体事业加快发展。下达资金313万元,支持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免费开放,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七是创新社会公益事业投入新机制。全年投入191万元用于全县烟叶生产保险,大大保障了烟农的积极性,投入230万元为全县辖区内的所有居民投保了平安团体交通(死亡)事故保险,为社会发展装上了稳定器。
4、抓创新、促改革,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围绕提高资金效益,继续深化财政改革,着力完善财政运行机制,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约束。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开展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编制试点工作,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着力推进决算网络系统建设,增强预算执行约束力。二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2013年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实现县级全覆盖,已纳入改革的预算单位达 183家,占应改革单位数的100%。推进预算单位公务卡结算制度试点改革,试点单位8个,共办理个人公务卡 150张,逐步建立公务消费管理机制。三是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完善定点协议供货制度,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府采购体系,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四是加快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改革。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房屋资产全面登记,共计47个单位235宗房产,账面价值1.1亿元,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通过资产登记,进一步强化了对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五是强化财政监督。加强对惠农资金、民生领域财政投资以及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有效运行。六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配合审计部门开展地方债务审计,进一步摸清债务规模,同时,进一步完善债务管理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偿债准备金制度和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各位代表,上述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和支持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总量还不够大,各方面事业发展对加大财政投入的要求越来越高,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财政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水平有待提高,财政绩效管理还需强化。这些问题将通过今后的发展和工作的改进逐步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14年预算草案
2014年全县预算编制草案如下:
(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草案
2014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计划安排64566万元,比增13%;上划中央收入27900万元,比增10.3%;实现财政总收入92466万元,比增12.2%。按照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全县可供安排财力82000万元,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安排公共财政支出82000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数65500万元增支16500万元,增长25.2%。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1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安排3255万元,比上年减收952万元。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3255万元(不含上年结转的省、市专项资金),比2013年初预算增支779万元。(2014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详见附表三、四)。
(三)凝心聚力、重点突破,努力推动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的一年,财政部门将紧跟县委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发展目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确保2014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较上年增长13%,我们将按照县委总体工作部署,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重点突破,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1、继续强化收入征管,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促发展,坚持把培植壮大财源作为财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根本上夯实财政增收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收入征管考核机制,加强财政预算执行的分析预测,完善税源监控体系,强化征管措施,突出抓好主体税收的征收,以主体税收的稳定增长,带动财政收入结构改善、质量提升、后劲增强。坚持大小税源一起管,大小税种一起抓,挖掘收入潜力。切实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确保全年收入任务的完成。
2、继续发挥财政职能,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筹措工商发展资金,扶持重大项目以及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节能改造及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对县内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植一批“小巨人”企业。
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高速公路、省、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及民生等重点项目。安排资金1亿元,支持经济开发区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开发区扩大规模、完善设施、优化发展环境等提供资金保障。
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落实支持旅游文化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杨时文化园、印象长征等旅游产业项目建设。重点加强旅游品牌宣传和旅游项目建设,实行“奖优扶强”财政政策,鼓励景区、旅行社发展壮大。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紧紧抓住国家重视生态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省上资金扶持。支持抓好节能减排攻坚,完成8个乡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减排,加大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投入,为守住我县“青山绿水好空气”提供资金支持。
3、继续坚持统筹兼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大支农投入。统筹资金重点扶持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开发整理,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1.7亿元,以水利战役为重点,支持金溪流域防洪三期、安福口溪、池湖溪等小流域整治及农村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和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落实各项涉农补贴。继续做好各项涉农补贴工作,拟发放各种涉农补贴3706万元。其中:发放农资综合补贴1500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290万元;种粮订单直补200万元;购置农机具补贴400万元;农业保险保费补贴62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偿1254万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安排1058万元,用于保障全县村级组织和社区正常经费运转;安排3268万元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构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快速发展。
4、继续突出民生优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各类就业资金600万元,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提供公益性岗位、职业介绍和培训等服务。继续实施产业人才培训,提升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统筹安排教育支出1.6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幸福成长”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教师周转房、城乡公办幼儿园改扩建工程;支持城乡义务教育免学费、农村义务教育免教科书、免薄籍和兑现中小学教师津补贴等。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和筹资机制,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将符合条件的各类人群纳入社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促进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之间的衔接。继续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支持建设以养老服务为重点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筹集资金1000万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各类资金1.2亿元,完善城乡医保一体化政策,落实城乡困难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及推行村卫生所基本药物零差率改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完善社会公共管理体系。继续加大公检法司财力保障力度,筹措4437万元,支持深化“平安将乐”建设和综合警务改革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和深入开展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市场监管、产品质量检测、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和餐桌污染治理等,确保食品消费安全。
支持人口计生事业。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保持和落实人口计生经费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安排1800万元用于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免费服务、乡(镇)计生服务所建设等民生工程。
5、继续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提高科学理财水平。
坚持厉行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三公经费”支出。严控楼堂馆所建设、装修和办公用具配置。进一步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转变工作作风。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规范绩效目标纳入预算编制的流程,固化“预算编制有目标”的管理模式。增加预算绩效跟踪监控试点项目。推进绩效评价增点扩面工程。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完善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机制。
深化财政监督。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情况、专项资金使用和财政运行质量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覆盖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加强会计信息检查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检查,提高会计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做好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
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严格地方政府债务统计监测工作,发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积极作用,逐步形成管理规范、风险可控、运行高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建设“繁荣和谐幸福的革命老区经济强县”而奋力拼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