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3日在将乐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将乐县财政局局长 陈理华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将乐县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各级财税部门按照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经济下行大环境下,发挥财政职能,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全力支持“十六件要事”、“六大战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稳中有增,各项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努力完成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算任务。
(一)全县预算执行情况
1、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5895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34%,比上年增收1817万元,增长3.18%,增幅全市排名第五位。加上上级补助收入73417万元,上年结余2460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59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600万元,调入财政专户资金1402万元,收入总计172872万元。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支出146764万元,比上年增支19612万元(主要增支因素为提高津补贴、偿债资金及省市专项支出),增长15.42%。加上上解上级财政支出1761万元,支出总计148525万元。收支相抵,历年滚存结余24347万元(其中省、市专项结转15200万元)。
2、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5062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57.28%,比上年增收46415万元,增长1103.28%。加上上年滚存结余410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016万元,全县基金收入总计60739万元。201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45362万元,比上年增支35272万元,增长349.57%。收支相抵,历年滚存结余15377万元(主要是将原部分由财政专户管理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全部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引起收支大幅增长)。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8953万元,加上上划中央收入20578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79531万元,比上年下降3.52%。(2014年度预算收支执行及平衡情况详见附表一、二、三)
(二)2014年预算执行及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
1、增收入,拓财源,努力完成收支任务。
全县财税部门密切关注经济走势和中央财税政策调整影响,加强收入征管,深挖增收潜力,主动争取支持,科学安排支出,收支预算执行总体稳定。
财政收入实现缓中趋稳。面对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下行,重点行业税源下降,实体经济发展步履维艰的形势,财税部门通力协作,加强财政运行动态分析,发挥税收保障平台作用,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和政策实施效果,加强收入组织调度,深挖增收潜力,加大非税收入的清理、缴库力度,努力完成收入的序时任务,全力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对财政收入的不利影响,财税收入基本达到调整预期目标,2014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58953万元,增幅3.18%,增幅全市排名第五位。
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县财政部门积极研究政策,主动加强与上级及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中央、省、市财政支持,全年共争取各类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73417万元,比上年增加6213万元,同比增长9.24%。
加强财政支出的管控。严控一般性支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和严禁楼堂馆所建设。积极稳妥推进预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推进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6764万元,同比增长15.42%。
2、谋发展,促转型,支持经济平稳增长。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多方筹措和调度资金,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强化企业帮扶,强化项目建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全县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县财政全力做好融资服务,2014年县财政通过融资平台贷款、积极争取政府债券资金等方式共统筹安排资金累计111000万元,确保了 “十六件要事”、“六大战役”重点工程项目的资金需求。
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积极落实支持园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安排工业园区建设资金11700万元,支持园区经济发展壮大;设立科技创新引导资金1000万元,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筹集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600万元,安排中小企业应急周转金3000万元,向上争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792万元, 2014年全县共拨付企业技改、节能减排、新增用电、即征即奖奖励等资金261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落实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兑现涉农补贴资金3153万元,筹集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025万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全县共投入资金20345万元,重点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县乡村公路和农村旧村整治增加耕地等项目建设,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大力提升基层保障能力。县财政筹集1102万元,用于保障村级组织及社区正常运转,其中县财政投入432万元对村财收入不足8万元的行政村补足8万元及收入不足5万元的良种场补足5万元。投入5942万元支持安居工程、城区棚户区改造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强化财政政策激励。先后出台了鼓励群众进城购房、鼓励边远山村整体搬迁、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将商回归工程等政策措施,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3、惠民生,保稳定,推进和谐将乐建设。
始终将民生事业放在财政保障的首要位置,坚持把财力优先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1%。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全县教育支出完成28417万元,增长2.26%;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9.36%,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全县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225万元、教育助学金84万元,确保各项教育资助政策的落实;筹集资金3800万元,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和薄弱校改造;拨付资金300万元,支持公办幼儿园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投入低保金325万元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拨付资金960万元,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拨付资金355万元,支持农村五保供养。
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筹集资金4983万元,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补助标准统一提高至320元。拨付资金976万元,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落实资金145万元,健全城乡医疗救助体系;积极推进全县两家公立医院合并改革,推行医改,为全县医生队伍稳定提供资金支持。
就业帮扶力度持续加大。筹集资金979万元,支持就业培训、自主创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拨付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5942万元及公共租赁住房补贴资金58万元,支持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支持宜居环境建设。筹集资金1524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农村污水管网、立面改造、农村垃圾治理和环卫保洁等项目建设工作。
文体事业加快发展。下达资金300万元,支持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免费开放,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大力支持社会管理创新。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安排综治和平安建设经费7417万元。安排专项资金217万元,支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市场监管、疾病防控等工作,“平安将乐”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4、促改革,提效益,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积极开展财税体制改革调研。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积极探索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从预算体制、税制、事权和支出责任方面,提出我县财税体制改革的建议。
规范专项资金管理。针对当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格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减少资金分配的随意性,提高科学性、公平性和资金使用效益。
扩大预算信息公开范围。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进行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公开。选择部分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专项资金,实行从预算安排到分配使用的全过程公开。
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强化全口径预算编制,规范国有资本经营收支行为,着力增强政府整合资源、统筹财力的调控能力。目前,政府所有资金和资产的运行已经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范畴。
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信息系统,实现对各类资金的全过程动态化监控;以财政部推广应用支撑平台为契机,在全市率先建设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财政数据充分共享,促进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5、强监管,硬约束,提升理财工作水平。
健全规章制度。依据中央、省、市里已出台的各项制度规定,起草县本级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出国经费等财务管理制度,并结合单位财务管理实际需要,开展误餐、伙食补助、集体活动开支、物业管理等经费控制标准的调研,用制度规范“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配合县纪委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完善和健全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严格政府采购管理。积极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建设,探索政府集中采购经营机制改革,完善政府采购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了政府采购管理效率,全年共节约政府采购资金173万元,节约率为6.49%。
提升资金使用绩效。严格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审核,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监管,对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实施绩效运行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从政府性债务的举借、使用、归还、风险预警等方面加以规范,并实行全过程监管,防范债务风险,提升债务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上述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和支持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增收难度加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税体制改革亟需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和监督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困难和问题将在今后的发展和工作中逐步改进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15年预算草案
2015年全县预算编制草案如下:
(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草案
2015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计划安排64850万元,比增10%;上划中央收入24600万元,比增19.55%;实现财政总收入89450万元,比增12.47%。按照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全县可供安排财力91533万元,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安排公共财政支出91533万元,比2014年年初预算数82000万元增支9533万元,增长11.63%。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15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安排1875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安排增收15495万元。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27040万元(含上年结余的土地出让金及2015年土地增减挂勾资金支出),比2014年初预算增支23785万元(主要是土地出让金结余及2015年土地增减挂勾资金支出增加)。(2015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及平衡情况详见附表四、五、六)。
(三)社保基金预算草案
2015年,全县社保基金收入计划安排3781万元,比上年增收257万元。安排社保基金支出2040万元,比上年增支163万元。(2015年社保基金收支预算草案详见附表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15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计划安排50万元,相应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50万元。(2015年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草案详见附表八)
(五)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推动财政工作上新台阶。
201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之年。全县财税部门将紧跟县委的中心工作,把力量凝聚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构建工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美县和财政优县。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确保2015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较上年增长10%,充分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重点突破,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突出财源建设,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一系列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努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安排资金10000万元,支持经济开发区建设,为开发区扩大规模、完善设施、优化发展环境等提供资金保障,为建设我县新增财源奠定坚实基础。
加大重点项目保障力度。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政府基金和调度资金、争取政府债券资金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支持全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要。
继续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鼓励金融企业积极放贷、利用财政金融政策及鼓励民间投融资等手段,破解企业发展资金瓶颈。继续实行扶持小微企业、将商回归和总部经济等财政扶持措施,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
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继续探索“拨改投”等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有效形式,通过引进福建华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资我县优质企业,重点支持园区内具有高成长性、科技型的企业,实现企业和财政的双赢,为全县经济打造新增财源。同时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试点工作。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的指导意见》,配合建立PPP项目库,认真筛选、适时推出PPP试点项目。
加大对现有财源的建设力度。坚持在做大做强骨干企业特别是工业骨干企业、发展纳税大户上下功夫。加大后续财源培育力度,全力支持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通过项目培育后续财源、通过招商培育后续财源、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后续财源、激活旅游市场和房地产开发市场,形成全县财源的多元化格局。
积极对接争取政策。围绕《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若干意见》、《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和省政府促进生态工贸区产业发展的政策,深入研究梳理,配合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紧密对接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释放出的政策信号,认真研究梳理省上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出台的相应配套政策,密切关注中央、省级财政改革取向和举措,积极跟进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争取我县更多项目列入中央、省重大项目盘子。同时积极应对省上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政策变化和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制度调整,重点把握武夷山-玳瑁山山脉涉及县生态转移补助项目对接工作,争取更多扶持资金。
2、突出收入征管,增强财政保障实力。
一是继续实行严格的考核机制。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督查通报,确保收入按进度及时按月均衡足额入库。二是强化财、税、银等部门对组织收入协调配合机制,努力挖掘增收潜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促进各项收入依法足额入库。三是财政部门进一步完善好票据监管体系,强化非税收入的收缴力度。
3、突出民生保障,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统筹安排资金,继续加大各项民生事业的投入,全力抓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
推进教育公平发展。争取中央和省市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项目、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资金,进一步改善全县办学条件。统筹安排教育支出1.8亿元,重点支持深化实施学生“幸福成长工程”,继续优化和完善城区学校布局规划,加快第二实验小学、积善学校、余坊幼儿园、城关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和教师周转房等项目建设,完成全县中小学校智慧教学“班班通”项目建设。
落实各项涉农补贴。继续做好各项涉农补贴工作,拟发放各种涉农补贴3706万元。其中:发放农资综合补贴1500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290万元;粮食订单直补200万元;购置农机具补贴400万元;农业保险保费补贴62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偿1254万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安排1179万元,用于保障全县村级组织和社区正常经费运转;安排2025万元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构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快速发展。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统筹资金800万元,重点扶持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围绕优质稻、设施果蔬、规模养殖、花卉苗木等行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开发整理,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安排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补助2841万元,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安排1096万元,用于重点流域整治和金溪流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安排1675万元,支持造林绿化,推进“四绿”工程项目建设。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治理水土流失,为我县建设生态县、打造宜居环境提供资金支持。
加大文化体育事业投入。统筹安排支出1000万元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城乡运动健身场所,确保县体育中心投入使用。
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统筹各类就业资金454万元,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省上各类就业资金补助,确保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连续十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落实物价联动机制,提高农村低保五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改善困难人群生活。
促进医疗卫生改革。统筹4681万元继续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一体化政策。支持公立医院改革,筹措300万元资金完成县医院、县中医院资源整合工作,加快推进“县乡一体化”管理模式,投入1080万元落实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和医院公租房等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完善社会公共管理体系。筹措6221万元继续加大公检法司财力保障力度。支持网格化管理、民生保险、平安园区、城市管理110等举措,深化 “平安将乐”建设和综合警务改革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监管、产品质量检测、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和餐桌污染治理等,确保食品消费安全。
支持人口计生事业。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保持和落实人口计生经费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安排1900万元用于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免费服务和乡镇计生服务所建设等民生工程。
4、突出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绩效。
推进完善乡镇财政所建设。按照财政部对乡镇财政所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分三年对全县各乡镇财政所从机构、人员及软硬件设施上进行完善,提高便民服务水平,提升乡镇财政所管理能力。
推进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在2014年底前县本级成功实现上线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从指标-支付-记账的流程,规范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积极稳妥推进预算公开。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统一部署要求,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以及“三公”经费预决算的公开工作。
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加强民生资金、专项资金和重大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积极落实八项规定财政牵头任务分解方案,着力提高八项规定执行力。
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严格地方政府债务统计监测工作,发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积极作用,逐步形成管理规范、风险可控、运行高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建设“繁荣和谐幸福的革命老区经济强县”而奋力拼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