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财政局局长 陈理华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将乐县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十二五”时期财政发展回顾
今年以来,全县财税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各项财税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职能,全力支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算任务。
一、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6082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3.8%,比上年增收1875万元,增长3.18%,增幅全市排名第6位。加上上级补助收入97213万元,上年结余20613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4733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101万元,收入总计188488万元。2015年全县公共财政支出168805万元,比上年增支20508万元(主要增支因素为中央调资、增加乡镇补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改革及省市专项支出),增长13.83%。加上上解上级财政支出3042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1700万元,支出总计173547万元。收支相抵,历年滚存结余14941万元(其中省、市专项结转14169万元)。
(二)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2416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8.87%,比上年减收26458万元,下降52.27%(由于2014年土地出让金收入由预算外管理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导致2014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基数偏高)。加上上年滚存结余1840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456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567万元,全县基金收入总计47591万元。2015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32886万元,比上年减支12476万元,下降27.5%(2014年土地出让金收入由预算外管理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加上调出资金3995万元(2014年11项基金结余2015年调入一般预算管理),基金支出总计36881万元。收支相抵,历年滚存结余10710万元。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0828万元,加上上划中央收入17460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78288万元,比上年下降1.56%。(2015年度预算收支执行及平衡情况详见附表一、二、三)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县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5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支出完成5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2015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详见附表四)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477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收1252万元,增长35.53%;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273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支859万元,增长45.76%。(2015年度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详见附表五)
二、2015年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我县经济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实体企业运转困难,经济下行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财政收支面临非常大的困难。收入方面:我县几个重点行业税源,特别是水泥、煤炭、林产品加工及批发零售等行业全面下滑;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减收明显,财政收入增收困难。支出方面:在保证中央调资、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改革、增加乡镇补贴及保障落实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民生支出等方面,均要筹集大量财政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压力。因此,在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而财政收入增长不能持续的情况下,收支矛盾较为突出。针对以上趋势,全县上下集智聚力,主动作为,确保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较上年略有增长。
(一)规范征收机制,确保收入平稳增长。一是进一步加强财税库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调度分析,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监控,强化协税护税工作机制,确保应收尽收。二是规范非税收入征管,通过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稽查,严格以票控收,确保了非税收入的健康稳步增长。三是积极研究政策,主动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有效争取中央、省、市在财政体制和专项资金上的倾斜支持,2015年共向上争取各类补助资金10.7亿元,较上年8.73亿元增加1.97亿元,有效地缓解了全县财政支出压力。
(二)调节财税政策,扶持产业良性发展。在经济下行形势下,更加充分发挥各类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用好用活各项财税政策,全力扶持我县实体经济向好发展。一是认真执行国家、省有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做到应减尽减、应退尽退,“放水养鱼”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二是积极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继续设立产业扶持发展资金5170万元,建立企业转贷扶持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2015年产业扶持基金共帮助县内14户企业解决20笔应急转贷周转资金20501万元。三是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主动对接中央、省产业发展政策,千方百计争取工业中小企业技改、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中央奖励资金,全年共争取企业补助资金5554万元,有力支持了企业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四是支持提升文化旅游产业。以打响深呼吸品牌为机遇,在原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支持蛟龙古镇、龙池谷生态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进一步提升我县知名度。
(三)完善保障机制,凸显民生工程效应。以落实民生工程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集中财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是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投入472万元完善弱势群体就业援助和农民工职能培训制度,落实财政贴息284万元,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拨付1122万元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户供养补助水平,投入2800万元用于城乡医疗及养老保险配套资金,实现全县城乡居民医保、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二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筹措8120万元,提高公务员津补贴标准及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三是保障食安工程建设。积极筹集粮食风险金382万元,增加地方储粮规模,发放种粮农民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1524万元,农机具补贴164万元,确保粮食安全;拨付135万元推进农贸市场建设和支持餐桌污染治理。四是支持强农富农惠农。大力支持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拨付造福工程危房改造资金260万元,惠及7个乡镇147户;拨付扶贫小额贷款贴息31万元,促进扶贫产业发展;继续实施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全年87个一事一议项目完成投入2850万元,兑现财政奖补资金1378万元,受益人口数达11.68万人。五是支持安居工程建设。筹措5283万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进一步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四)立足城乡统筹,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一是继续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统筹1100万元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及助学金政策;统筹5000万元用于新建积善学校、城关小学综合楼、余坊幼儿园和93套教师周转房等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卫生体制改革。统筹3600万元推进我县公立医院改革,整合县乡两级医疗服务,实行城乡医疗一体化管理;筹资1886万元完成高唐、余坊卫生院和县医院公租房建设,投入586万元扶持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是实施文体惠民工程。支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保障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县体育中心投入使用,支持全民健身运动,为全县开展畅游金溪、骑行等群众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四是稳步推进计生事业。统筹700万元落实各项计生惠民资金,稳定低生育水平,“单独两孩”政策稳妥实施。
(五)着眼美丽将乐,打造休闲宜居环境。一是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4764万元用于完善两岸景观工程、城区路网延伸、污水处理、燃气管道等市政设施建设。二是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筹集1660万元用于城市环卫工程和园林管护等;筹集资金1053万元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和支持环境综合整治;筹集1366万元用于全县生态公益林保护和造林绿化,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三是加强社会管理。全年共拨付公检法司各项经费共7324万元,支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平安将乐。
(六)深化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服务效能。一是落实各项预算制度改革,编制全口径预算,进一步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二是以财政部推广应用支撑平台为契机,建设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财政数据充分共享,促进财政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工作。为了有效控制政府举债规模和化解债务风险,2015年向上争取三批地方政府置换债券资金共计5.28亿元,在不扩大地方债务规模的基础上,节约财政利息支出5270万元。四是依据上级各项财经制度规定,完善我县部门财务管理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县开展财务制度及“三公”经费执行情况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用制度规范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全县财税部门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求真务实,奋发作为,积极服务,全县财政收入大幅提升,各项财政改革稳步推进,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县财政总收入从2010年的4.7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83亿元,年均增长10.49%;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从2010年2.7亿元发展到2015年突破6亿元(6.08亿元),增长1.25倍,年均增长17.62%;提前两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不断壮大的财政实力,为贯彻落实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财政支出不断优化。按照建设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力增强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保障能力,确保县级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投入,民生财政特征日益突出。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基础上,财政支出规模从2010年的6.3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6.88亿元,年均增长21.48%。
财政运行更加精细。一是建立健全了部门预算改革制度,实行全口径预算,预决算公开工作稳步推行,政府采购电子平台逐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更加规范。二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逐步规范,积极争取了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支持,开展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工作,大幅减少了融资费用。三是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迈出新步伐,财政监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财政收入增收趋缓,财政支出刚性需求加大,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财政管理和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困难和问题将在今后的发展和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2016年预算草案
2016年全县预算编制草案如下:
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计划安排66300万元,比增9%;上划中央收入22200万元,比增27.15%;实现财政总收入88500万元,比增13.04%。按照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全县本级可供安排财力95896万元,上级专项收入可安排19231万元,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安排公共财政支出115127万元(其中:本级95896万元,上级专项19231万元),2016年本级财力安排支出比2015年年初预算数91533万元增支4363万元,增长4.77%。(2016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草案及平衡情况详见附表六至附表十一)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16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安排24510万元,比增1.43%;同时安排上级专项收入1447万元。政府性基金安排支出25957万元(其中:本级24510万元,上级专项1447万元),本级安排的支出比2015年初预算减支2530万元,下降9.36%。(2016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及平衡情况详见附表十二)。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6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新增将乐县国有资产营运公司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16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计划安排60万元,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 的原则,2016年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60万元;其中将乐县玉华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50万元,将乐县国有资产营运公司10万元。(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草案详见附表十三)
四、社保基金预算草案
2016年社保基金预算新增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根据省市管理权限,我县社保基金预算主要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收支安排。(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级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预算由省财政厅负责编制;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基金预算由市财政局负责编制)
2016年,全县社保基金收入计划安排14579万元,支出安排1252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收入计划安排5155万元,支出安排310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安排9424万元,支出安排9424万元。(2016年社保基金收支预算草案详见附表十四至附表十七)。
五、债务情况说明
2016年应偿还债务19340万元,其中:地方政府转贷债券应还本息5837万元,主要用于城投保障房建设;国投应还本息1540万元,主要用于孙铁公路和城区饮水工程建设向农发行贷款产生的本息;积善投资有限公司应还本息11264万元,主要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向国开行贷款产生的本息;县医院应还本息699万元,主要用于社会事业建设向县建行贷款产生的本息。2016年应偿还债务由一般公共预算安排13677万元,不足部分拟争取从2016年地方政府转贷债券弥补。
六、2016年财政重点工作
2016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既要积极应对新常态下受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的困难,更要充分把握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以及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有利因素,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紧跟县委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惠民利民,注重防范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2016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较上年增长9%。
(一)突出财源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巩固现有财源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县内高成长型、科技型、税源型企业发展,努力打造新增财源。一是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坚持项目带动,积极对接全省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适应技术进步新趋势,推动县内相关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为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供财政项目资金支持。二是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增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动力。三是着力减税清费。不折不扣执行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二)突出以人为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促公平”的要求,优先保障就业、养老、城乡低保及医疗改革等资金需求,落实各项省级民生工程地方配套资金,支持二实小、乡镇卫生院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融资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施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落实村级公益性事业一事一议奖补及各项涉农补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全方位推进精准扶贫。坚持把资金向精准扶贫聚拢,对精准扶贫工作在资金预算上优先安排,在盘活存量资金中优先支持,在财政奖补标准上逐步提高。四是支持生态环境建设。整合资金,积极支持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流域治理和“四绿”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突出改革创新,着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一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按照新预算法要求,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完善预算公开制度,细化公开内容。二是深化政府性债务管理改革。按照国务院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举债行为,实施风险预警,防范债务风险。把握好财政部发行置换债券缓解地方偿债压力这一历史机遇,继续做好与省上的对接工作,争取今明两年获得更多支持。三是鼓励社会资本采取PPP模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总投资10亿元的公路交通、积善工业园、二实小等公用事业项目推介和落实工作,推进项目合作建设。四是建设和完善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财政数据充分共享,促进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实施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五是研究落实国家税制改革政策。认真分析测算营改增扩围对有关行业以及财政收入的影响,做好税改衔接工作。
(四)突出依法理财,不断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一是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坚持依法征收,足额征收。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努力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二是加强政府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按照“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原则,优化政府性资产、资源配置处置流程,做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规模。三是厉行勤俭节约。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勤俭办事业。
(五)突出绩效引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考核机制,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进度。二是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本级预算安排的支出年底原则上不予结转,中央和省转移支付项目连续结转两年的,视同结余资金收回。三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部门的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繁荣和谐幸福的革命老区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